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51460
大小:7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论古筝多声技法的演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古筝多声技法的演进摘要:古筝己有两千多年历史,经历了由单声到多声的发展,建国时期筝曲创作在承袭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西力*创作理念和现代音乐元素,开始产生多声因素,从此以后多声技法的创作手法逐渐由初探走向成熟,特别是80年代以后多声技法的应用已呈现全面普及趋势。关键词:多声技法;初步探索;发展阶段;广泛运用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081-02古筝源于秦,盛于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不同风格和流派,也经历了由单声到多声的发展。19
2、38年由娄树华先生编创的《渔舟唱晚》,突破了民间音乐“八板体”的曲式结构和地域流派局限,运用慢板的非八板体句式和快板模进音型,以及在技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虽乐曲还是以单声旋律进行,但它掀开了古筝作品创新与发展的新篇章,使原来以民间音乐为主流的传统筝曲时代过渡到以专业演奏家和作曲家创新作品的新时代。建国时期是单声转向多声的分水岭,此后筝曲在承袭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创作理念和现代咅乐元素,作曲家运用筝曲多声技法的创作手法逐渐由初探走向成熟,特别是80年代后二声部和声织体的应用已呈现出全面普及趋势,多声技法的运用已成为创作中不
3、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筝乐创作上的广泛运用,大大丰富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效果。本文通过从20世纪50年代至木世纪80年代后筝曲中多声技法的归纳整理,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探讨筝乐创作在多声技法上的运用。一、20世纪50年代一一古筝音乐多声技法的初步探索新屮国成立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各地院校相继开设古筝专业课,一批民间音乐家进入高校传授筝艺,走上专业音乐道路,同时他们幵拓创作思路,吸收其他相关艺术的音乐元素,在原有的民间音乐素材基础上整理、编创了一些独奏曲。多声思维较早体现的是由赵玉斋创作的《
4、四段锦》和《庆丰年》。《四段锦》按照慢板、快板、屮板、急板的布局进行编配,节奏上突破民间传统筝曲的程式,加进钢琴的和弦,第一次将左手解放到音柱右侧进行演奏,增加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为其后创作的《庆丰年》奠定了良好基础。《庆丰年》的出现使传统单旋律转化为现代多声旋律,开辟了双手弹筝的新纪元,具冇划时代意义,也使得在此之后的演奏向着多声技法的方向深入发展。同时期,筝曲创作含有两声部音乐的新作品还有《纺织忙》、《瑶族舞曲》。《纺织忙》通过双手交替弹奏小撮而形成伴奏音型式的两声部。《瑶族舞曲》大量采用和弦、单音、大撮、小撮
5、等多种伴奏音型与主旋律相配合,构成完全意义上的二声部主调音乐,其中左手分解琶音吸收了竖琴的琶咅技法,与右手声部的主旋律相呼应,隐伏在旋律声部之屮以突出右手声部,初步体现了现代筝曲分声部演奏的雏形。二、20世纪60年代一一古筝音乐多声技法的发展阶段六十年代前后,一批由专业院校毕业的音乐人才走向艺术团体或留校任教,成为筝乐创作和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进一步开拓创作思维和音乐语言,把民族和声的多声创作手法运用的更为成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古筝作品。如《春到拉萨》中很多乐段运用分解琶音、音程、刮奏等多种伴奏咅型,陪衬烘托主旋律构成和声性织体的二声
6、部,在慢板屮还出现支声复调和模仿复调的创作手法,这种在声部间时而分离时而汇合的织体形式使原木为和声性伴奏织体的左手声部也创造性的实现主题旋律特征,使旋律能够在声部的纵向织体上得以体现,大大拓宽了声部间组合的织体表现形式。如《战台风》,两声部的和声织体手法被广泛采用,快板多用两声部的柱式和弦同时奏出,慢板则以分解和弦、刮奏等和声伴奏咅型点缀性的装饰主题旋律。多声技法的更新也可从中略见一斑,如快板中运用长篇幅的扫摇技法,当芯手的摇指主旋律声部和左手长刮奏的伴奏声部同时进行时,又加进右手扫弦的另一声部,虽不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三声部,但这种形式
7、成为增加声部的可能,为今后植入多声思维的创作理念埋下伏笔。三、20世纪70年代一一古筝音乐多声技法的广泛运用七十年代后,筝乐创作进入由专业演奏家为主体的创作阶段。他们借鉴西方音乐手法,将之与民族民间音乐特点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创作品。这一时期多声思维运用几乎成为共用的写作手法,使古筝作品中多声部运用在新时期有新的发展。早期的作品有《浏阳河》,乐曲中出现两种类型的二声部和声织体,一是简洁的运用单咅和音程的固定音型,以固定节奏组成的和声性伴奏织体以配合主奏旋律,二是通过下行走向的分解琶音按固定节奏依次进行,使主旋律隐伏在之其中。两种手
8、法的运用都通过和声织体的形式使双手演奏融为一体,进而突出旋律声部。《丰收锣鼓》以低声部浑厚有力的柱式和弦节奏明快的模拟民间锣鼓点来烘托高声部主旋律,形象的表现锣鼓喧天的热烈场景。还有些作品由民歌为题材改编而来,作曲家在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