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

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

ID:27150731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1

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_第1页
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_第2页
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_第3页
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_第4页
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继承及创新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一门化妆专业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传统戏曲旦角妆面部化妆方法、发式梳挽和发式佩戴的技法,俗称“旦角容妆”。作为一门传统戏曲舞台技艺,旦角容妆直接关系到演员的形象,任务很重要。戏曲演员对此也十分重视,梅兰芳先生就曾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写道:“化装术是每个演员极其重要的科目”。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的学习对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既是对传统文化技艺的继承,也是为日后创作积累素材,对专业学习、创作和提高具有重要有意义。一、对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的继承中国戏曲种类众多,全国的地方剧种大概有几百

2、种。传统戏曲根据角色的性别、年龄和性格等因素,将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旦角就是其中一个行当的名称,简单来解释就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戏曲旦角妆就是帮助演员塑造剧中女性角色,与名目繁多的地方戏相比,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国剧,在旦角容妆方面通过无数艺人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用法严格、手段丰富的规范化程式,这种程式化的妆扮,是与观众约定俗成的形式,通过演员的扮相,帮助观众对舞台上的人物性格、年龄甚至忠奸善恶有更为鲜明的认识,以达到角色扮演的目的。京剧旦角容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更适应于现代课堂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也是以京剧为理论依

3、据的。戏曲旦角的容妆不是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容妆艺术手法。对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继承。传统戏曲旦角面部妆面的审美标准是粉面桃花、柳眉凤眼和樱桃小口,但是在青衣、花旦、武旦等旦角行当里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异的,在实践练习中,青衣的底色相对于花旦、武旦而言要淡雅一些,眉眼要细一些,吊眉也不能太上扬,以表现出青衣的庄重;而花旦的底色和胭脂则要鲜艳,眉毛要弯一些,眼睛也要画的大一些,甚至可以用假睫毛来装饰,凸显出花旦的美艳;武旦在化

4、妆的时候可以参考一点武生的眉眼,以表现出武旦的英姿飒爽。传统戏曲旦角头饰俗称“头面”,常用的旦角头面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三种:点翠头面、水钻头面和银头面,可以表现出不同社会阶层和身份地位的女性形象。点翠头面是用翠鸟身上蓝色羽毛做成的,根据羽毛位置的不同又细分为软翠和硬翠两种,是明清两代皇家常用的凤冠装饰,十分华贵,戏曲里面一般都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才能使用。现在翠鸟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捕杀,一般都是用“点绸”来替代。水钻头面的颜色很多,根据服装的颜色来搭配使用,从大家闺秀到小家碧玉都可以佩戴。银头面则是贫苦人家的女性或者是女犯才会使用的。夏尔•波德莱尔

5、认为:现代性的变化只发生于艺术的一半,艺术的另一半是“永恒不变的”。传统戏曲旦角容妆不变的部分是需要去继承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舞台技术的革新,戏曲舞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戏曲旦角妆也将在不断改良中成长,来适应新创剧目的演出。例如:通过借鉴《舞台本色妆》的五官塑造方法,更突出强调演员五官的立体感,来适应灯光、舞美等现代化技术,适应电视、电影和网络等新媒介的传播。妆面色彩也不再千人一面,更注重与服装、灯光等现代舞台美术各部门的协作。二、对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的拓展学生对传统旦角妆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止步于技术的模仿,这样的学习只会是东施

6、效颦,对以后的工作、创作难以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传统戏曲旦角妆课程的课堂教学上,将其与中国妆饰史、戏剧史等课程做纵向分析,与舞台本色妆、古装发型、毛发制作等课程做横向联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夯实本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加深了课程之间的联通过从中国妆饰史、戏剧史的角度来解读传统戏曲旦角妆。关于传统戏曲旦角妆粉面桃花、杏眼柳眉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我国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妇女们就已经敷粉来装饰颜面了。发展到春秋战国(公元前八世纪)时期,妇女们把粉染成红色,涂敷面颊、颈项、胸、臂等处,以增加自己的艳媚,这个方法费用少、简便,深受中下阶层人民的欢迎,以致流传很久,隋

7、文帝就曾叫它们“桃花面”。中国人(主要是汉族)属于黄种人,其生理特征是:皮肤微黄、中等鼻子、一重睑、较宽的颧骨、黑色的直发,这与欧洲人白晳的皮肤、蓝眼珠、双重睑、高鼻子、窄颧骨、浅色波状毛发是很不同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五官的审美标准是肤如凝脂、面若桃花、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唇,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戏曲旦角妆面特征。传统戏曲旦角在化完妆之后,就要开始吊眉、包头,这是演员不能独立完成的,也是戏曲容妆中最有技术含量和最具有传统特色的部分。纵观中国历代妆饰史不难发现,历朝历代都没有戏曲旦角这种“发型”的,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艺术虽然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

8、。通过中国戏剧史可以发现,传统戏曲旦角在过去基本上都是“男旦”,女性是不可以上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