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41399
大小:1.32 MB
页数:243页
时间:2018-12-01
《人身危险性基本理论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博士学位论文人身危险性基本理论问题分析TheFundamentalAcademicProblemsofAntisocialDangerousness作者姓名:陈伟指导教师:李永升西南政法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内容摘要人身危险性是刑法近代学派理论构建的基石,时至今日,其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对我国刑法学的反思与重构仍然助益颇多。然而,由于对人身危险性的非理性态度,理论探讨中存在着抵触情绪或偏差性认识,实践运用中则是遮遮掩掩、难成体系
2、。因此,通过对人身危险性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性探讨,梳理其内在蕴含,探清其实质价值,发掘其司法功能,在此基础上把人身危险性的合理内核与我国现有刑法理念和司法运用予以对接是一重要学术使命。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引言。该部分指出了人身危险性分析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这一时代主题的契合性,以人为本的政治倡导为人身危险性的理论探讨注入了新的政策性动力,人身危险性分析的理论价值受到日益重视已为形势所趋。遗憾的是,现有学者对人身危险性概念的阐释和其内在机理的探求却严重不足,因而有必要把人身危险性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系统性地仔细梳理。第一章,人身危险性的考察:源起与现状。通过刑事古典
3、学派向近代学派变迁的历史脉络,可以清楚地见证人身危险性分娩的全过程。超越古典学派意志自由的理论建构,近代学派提出的人身危险性扭转了刑事法学的全新话语。当前,人身危险性理论面临着多方阻力的牵制,主要包括公正与功利价值的非一致性、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相互碰撞、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非两全性、人身危险性自身的非规范性、技术操作上的困难等方面,正视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地予以妥善解决或协调处理,是人身危险性获得新生的关键。另外,在消极因素的背后,受多元积极因素影响下的人身危险性属于“小视域,大问题”,这些促其成长的有利因素将为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地位提升创设条件,进而有可能为我国刑事法学呼吸到
4、新鲜空气打开另一扇窗。第二章,人身危险性的概念辨析。由于人身危险性本身的相对抽象性,在“语言无法自我界定”和语言自身具有多义、模糊和不完整性的情况下,“人身危险性”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从单纯的语义分析来看,“人身危险性”所言的“危险”强调的是人的危险性,是行为人内在人格外化出来的犯罪倾向性。罪过、主观恶性、犯罪人格与人身危险性既有联系又有差异。联系在于,通过行为人的罪过、主观恶性与犯罪人格可以评判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三者与人身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人身危险性与罪过、主观恶性与犯罪人格在具体内涵、外延大小、确定性程度与功能层面存1-----------在很大的不
5、同。单从语词的原初内涵上来说,人身危险性是行为人再犯可能性和初犯可能性的统一,在规范刑法学之下的人身危险性单指再犯可能性,即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进入刑法视野且需要运用刑法予以规制的行为人的危险性。应该辩证看待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问题,即既要看到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之间的联系,同时又不能把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等而视之。就二者的联系来说,它们都属于规范评价范畴,都是基于理性思维进行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二者都离不开危害行为,都必须通过行为的客观特征予以说明;二者都蕴含着行为人因素,人身危险性与行为人的人格特征相一致,而社会危害性则容纳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这一要素。另外,虽然人身危
6、险性的判断与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并不亦步亦趋,但是人身危险性的判断需要社会危害性予以扶持,社会危害性的分析是人身危险性综合性评判并得出结论的必经阶段。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实质区别不在于未然性或已然性的不同,二者最核心的界分点在于,究竟是以行为还是以行为人作为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强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注重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是界分二者的标尺。从“人身危险性”的语词意义上进行理解,我们很可能把“人身危险性”解释为“人身的危险性”,即要么把它理解为“行为人侵犯人身权益犯罪的外在可能性”,要么可能理解为“被害人受人身攻击的可能性”,甚或理解为“人生而有之的危险性”(天生犯罪人)。因此,“
7、人身危险性”语言表达上的形式缺陷,经介绍到我国之后,作为本来意义的理解就很大程度上可能被曲解,从而相当程度上丧失其本来面目而招致全盘否定之命运。因此,“人身危险性”应该得到正本清源的澄清,“人身危险性”这一容易引发歧义的概念应该还原为“(人的)社会危险性”。这一转换不仅可以提升人身危险性的自身价值,避免不必要的排斥或抵触、纠正我们在话语沟通与学术交流中的障碍,而且还可以排除“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之间由来已久的隔阂,消除敌意,增进沟通,促使“行为刑法”积极汲取“行为人刑法”的有益营养。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