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doc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doc

ID:27138049

大小:67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doc_第1页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doc_第2页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doc_第3页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doc_第4页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朱晓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朱晓宁2009年我参加了烟台市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当时我选的课题是教材中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本节内容共分为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教材可以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认识农业的重要作用;2.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状况;3.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策略和原则。本教材内容可分为两课时完成,我选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教材中的前两个标题。很显然,我是在“教教材”,效果可想而知。2013年我又参加了烟台市初中地理

2、优质课的评选,这次优质课的评选与以往不同,不再按照教材确定授课内容,而是按照课标确定课题。在这次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对如何“依据课标”“整合教材”组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过程与方法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让我对2009年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进行了反思。新《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相关“课程内容标准”是这样的:“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有两个,一是我国东西方向农业部门的差异,二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主要农作物的差异。根据观察发现,教师仅仅给学生提供中国农业分布图,学生就很容易发现这种分布规律

3、。但是,我认为:知其然,学生知道的仅仅是死的结论,只有知其所以然,学生才算学会了认识这种规律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要在发现“分布特点”的过程中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在认识“我国东西方向农业部门的差异”这一特点时,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教师提供“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图”,学生对照两图说出下图中A、B、C、D所代表的地区分别适合发展什么农业部门,为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然后交流评价。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我国地形特点、降水量分布特点,所以学生不仅能说出农业部门的东西差异,而且还能分析出造成农业部门东西

4、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降水。最后,我出示中国的农业地区分布图、我国四大牧区、三大林区以及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渔场分布图,对学生的推测进行验证。这个探究活动,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再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是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过程自然收获知识”,完全不同于我们直接告诉孩子结论。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所说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去的地理教学是重知识轻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则要求重视学生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但,方法的掌握,并不是一个案例就能达成的,学生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所以,我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又

5、设计了“学以致用”的环节。我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试着布局美国的农业部门活动(我给学生提供了美国的降水量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等资料),然后用美国农业分布图进行验证。在认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主要农作物的差异”这一特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教师提供“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和我国主要农作物生活习性资料,学生依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为农作物找家”。为了活动顺利进行,我还特别提醒学生参考课本和地图册中的相关图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接下来让小组派代表在屏幕中指出他们为农作物所选的位置,同时说出这样布局的理由,其他小组评价。在这个设计活动中我给学生

6、补充了主要农作物的生活习性的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领悟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热、水等条件,也就是气候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各地气候不同,光、热、水条件就不同,农作物种类就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最后我才出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图”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验证。最终学生发现,我国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主要是受南、北方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影响。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尝试去布局农作物,是学生自己在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生获得的不单单是结论,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分析农作物分布规律的方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得到了提升。这种

7、能力可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就能获得的。要想让学生学会方法形成能力,同样还要有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所以,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我们同样增加了“学以致用”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教师提供水稻、小麦、黄麻、棉花的生活习性资料,学生利用导学案中提供印度降水量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去完成布局,最后教师用印度农业分布图进行结论验证。在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方法,强化了地理思维。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我发现了自己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我出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后,还“特别提醒学生参考课本和地图册中的相关图文资料”,这就等于直接告诉了学生答

8、案,学生没有了思维过程,也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想法。所以这个“参考”很多余。另外,我发现,仅提供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是不够的,还要补充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