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

ID:27130134

大小:73.9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_第1页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_第2页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_第3页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_第4页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范畴,城乡融合才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分离和对立,时值工业化中期阶段,认真分析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的理论观点,对于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积极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椎动城乡协调发展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启示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为主线,研宄了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其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视资本主义

2、条件下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及矛盾现实,分析了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必然性,提出消灭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过程,城乡关系最终将由分离和对立演变为重新融合与统一的状态等相关理论。今天,回顾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对我们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一、统筹城乡发展:走向城乡融合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关系一般要经历由“一体”到“分离”到“联系”最终到“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和人类走向完全自由与解放的过程。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

3、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城乡分离、对立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即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即私有制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城乡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并且,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不能消除这种对立,反而不得不使它日益尖锐化。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分析了城乡对立的弊端,认为城乡的对立造成了乡村衰落、城市病态、农村可持续发展遭破坏、城乡利益冲突尖锐等。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

4、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表现为城市人口拥挤、住房严重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流行病蔓延等问题。在这种社会里,工人大批地拥塞在大城市里,而且拥塞的速度比在当时条件下给他们修造住房的速度更快;所以,在这种社会中,最污浊的猪圈也经常能找到租赁者。而且,现代自然科学己经证明,挤满了工人的所谓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我们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这些疾病在那里几乎从未绝迹,而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发展成为普遍蔓延的流行病,于是越出它们的发源地传播到资本家先生们居住的空气较好的比较卫生的城区去。另外,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

5、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种对立鲜明地反映出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这种屈从现象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不断地产生他们利益之间的对立。显然,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它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关系发展演变的趋势规律、城乡对立的根源以及城乡对立的弊端分析可以看出

6、,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范畴,城乡融合才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消灭城乡对立并不是空想,正如消除资本家与雇佣工人间的对立不是空想一样。消灭这种对立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当前,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的发展不仅没有带动农村的相应发PC还导致城乡差别越来越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上,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可见,统筹城乡发/PC消除城乡对立,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城乡融合,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

7、必然选择。到,电气化将把城乡连接起来,在电气化这种现代最高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工业生产,就能消灭城乡间的悬殊现象,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甚至消除穷乡僻壤那种落后、愚昧、粗野、贫困、疾病丛生的状态。可见,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的仍然是生产力标准。因为,在他们看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人们的观念形态。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产生、发展、变革和消灭,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引起的。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表现突出的特殊国情下,大力发展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