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ID:27129177

大小:4.73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8-12-01

上传者:U-573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第1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第2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第3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第4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发展新优势 主要内容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三、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全球范围看,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2013年9月30日,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话 中 国8280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创新驱动就是把高科技和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市场化、网络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形成产业聚集,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本质上就是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9一是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和劳动力投入、引进技术装备生产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再有效。竞争是五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 10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如我国所需的芯片80%以上依赖进口。2013年用汇2313亿美元,是第一大进口商品;高铁装备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元器件80%以上需进口。 11产品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8.08%,与美国、德国及日本相比分别低约23、12及22个百分点。代价是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2015年,我国创造了全球经济总量的13.3%,消耗的能源资源却占全球的23%。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能源综合利用率只有33%,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单位资源产出水平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法国的六分之一。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代价 虽能快速提升GDP,却无法创造高利润,虽可大量生产商品,却无法创造品牌,虽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却无法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发展要求: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转为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主导发展,转为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主导发展。 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中观:产业转型升级历史上,发达国家的产业演进几乎都经历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过程,结果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成功经验。 苗圩: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非洲、拉美等国。 微观:企业转型升级1、流程升级。流程的升级就是工艺的改造、新技术的引进。2、产品升级。指产品档次的提高,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款式。如电视机向着“超大、超薄、超轻、高清晰度”方向发展。 3、功能升级,即从生产环节向设计和营销等利润丰厚的环节跃迁。如由委托加工的“贴牌生产”到自主设计加工再到自主品牌生产的转变。4、价值链升级,即从一条价值链跨越到另一条获利能力更高的价值链。如从生产电视机显像管转向生产计算机监视器。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文化三流企业——做解决方案四流企业——做产品差异化五流企业——做同质化、打价格战 “6+1”理论:美国把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中国。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6”是“软”的生产环节,“1”是“硬”的生产环节。在这样一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中国就沦落在了价值的低端。——郎咸平 习近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 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近现代以来五次大的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第一次(16、17世纪),天文学、物理学,哥白尼、牛顿等,近代科学由此诞生。第二次(17世纪),蒸汽机与机械革命。(体力)(一)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 第三次(19世纪),电力电信、内燃机技术。电气和运输革命。(距离)第四次(20世纪初),相对论、量子论和基因理论。现代科学革命。构成现代研究基本框架和理论研究前沿问题。第五次(20世纪中期到现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革命。(智力) 27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在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领域科学研究原始性创新,将为新的科学体系建立打开空间。前沿技术呈现群体突破态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麦肯锡(2013):影响未来的颠覆性技术 专家认为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将出现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首先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辟出新的空间。第六次科技革命将革到人类自身。新生物学革命。一个人有四条命。10到20年之内思维克隆实现。 正在浮现的未来,与我们过去所知任何事物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不是程度上的差异,而是类别上的差异,此前任何变化时期与人类将要体验的时期都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 几百年的化石能源方式将被改进、终结,千百年人生命演进要被合成,几百年的工业体系在三五十年之内被改变甚至被颠覆。人类发展史上有几次重大的类型化变革。 32与之相应,引发全球产业剧烈变革,将形成一场新的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以机器革命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10年代,电力技术、电信技术与燃油内燃机的结合,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批量工业制造时代。(二)世界将发生新一轮工业革命 里夫金: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相融合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华盛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 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新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革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进入规模化应用,为全球能源变革奠定基础。二是智能制造重构现代制造体系。 一是制造网络化。通过互联网的协同制造,创造虚拟产业集群;二是制造智能化。整个生产过程由能量驱动转为信息驱动;三是制造柔性化。可重构的新型制造系统满足个性化需求;四是制造绿色化。产品资源率用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五是制造服务化。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融合。这些特点最终将改变未来的制造业 3D(三维)打印机或称为快速成型机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是一种信息化制造的代表,体现了高度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控形性制造,它的使用可以把制造业经济由大规模工业重塑为以前小型设计商店的手工匠人模式(创客),将改变整个制造业的面貌。 三是互联网引发生产和消费模式巨大变革。“沃尔玛是自己买、自己卖,自己采购、自己做,而我们是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应用新的技术、新的理念,调动整个社会的资源。”阿里巴巴才仅用13年就走过了沃尔玛花了整整54年才走完的路。 38四是新材料奠定工业生产新基础。新型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生物材料、仿生材料、结构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和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更新工业生产和物质基础。五是生物技术催生绿色经济新增长点。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9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催生新兴产业,颠覆性地替代旧产业、旧模式。互联网经济迅速崛起,迅速扩散、改变经济社会众多方面。菜鸟网络、阿里无抵押贷款、“塔吉特”。制造业、商业流通、金融、媒体、娱乐、教育。(三)全球产业变革加速推进 40智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基本方向。产业转型的方向明确: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两化融合、工业2025、互联网+。 41“工业4.0”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 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重组,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1、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三次产业融合,服务型经济、生产型服务业快速发展。这次工业革命表现出两个根本性的产业模式转变:一是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顺德、贝因美等。二是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四)商业模式创新非常活跃 GE通过产品服务化实现向生产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将传感器安装在飞机发动机叶片上,实时将发动机运行参数发回监测中心,通过对发动机状态的实时监控,提供及时的检查、维护和维修服务。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健康保障系统”。同时,大数据的获取,将极大改进设计、仿真、控制等过程。通用电气(GE)的生产服务制造44 从1991年到2009年,GE开展“按小时支付”等商业服务模式,飞机发动机业务从年收入69亿美元增长到187亿美元,服务业的收入比例则从1994年的不足40%到2000年的60%以上。 2、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链、整合、跨界、解决方案、增值服务。免费就是硬道理,一切都可以免费。实体的东西越来越贬值,无形的东西越来越升值。平台。庄家必赢,赢家通吃。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乔布斯的苹果是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 Uber挑战传统出租车市场。细分和释放私家车功能,形成一种以社交功能为噱头,以汽车闲置资源为载体,以自由、潮流的工作方式为特色的全新模式。汽车共享模式改变整个汽车行业和整个汽车文化,以后没有出租车司机,没有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将大幅下降。 3、新业态快速兴起。业态混合是当代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内容。由此新的业态快速形成,平台经济、体验型经济、定制经济等迅速发展。马云: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经济组织叫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经济组织叫公司,当代互联网经济背景之下出现的新的经济组织叫平台。 -中国发展的战略问题。-发展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技术和市场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庞大传统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如何发挥作用。-面对未来的竞争能力不足。投资方向和模式极富挑战。-里夫金:未来二十年在何处?(五)积极应对全球产业变革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习近平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五中全会 三、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 (一)强化创新思维今年10月13日,20016云栖大会。马云:很多人讲互联网冲击各行各业,我认为真正冲击传统商业、冲击传统行业的是我们昨天的思想,是对未来的无知,是对未来的不拥抱。 一是从产业变革大趋势寻求突破。要在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中寻找突破,全球技术变革、新一轮全球化、互联网经济、服务型经济等。“云上贵州”。“云端中卫”。 二是突破传统结构框架。农业、制造业。服务型制造。跨界。大庆-14%、阜新-17%、锦州-6.44%、嘉峪关-31%。三是突破传统发展模式。走出项目主导,规模(产能)至上。发展的空间存在于个性化定制等模式。 创新型经济。创新经济讲的是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业态构成的新的经济。当代经济发展是业态模式创新引领。不唯技术。(二)发展创新型经济 信息产业领域:以智能、泛在、融合和普适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推动新一代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快速发展。在生产经营、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农业农村和医疗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生物产业领域:生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解决人类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全可控农业生物技术,将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和增粮潜力;基因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为预防幼儿耳聋、癌症等重大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生物农业、生物药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展示极大前景。 新能源领域:高效、清洁、低碳、低成本、可持续能源技术不断突破。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推动世界由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体系向分布式、智能化、绿色新能源体系转型发展。欧盟预计,2030年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在世界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北欧国家2050年告别化石能源。 先进制造领域:制造技术处于从传统技术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技术时代迈进阶段,智能化成为重要方向。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制造等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将改变制造业的面貌。美国等国家着力推进“再工业化”,在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上加大力度,力图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创业高潮。第一次,1984年。个体户爆发。第二次,1992年。扔掉“铁饭碗”。第三次,2000年。互联网袭来。第四次,2014年。新时代的个体崛起。这次创业潮无论从规模还是水平来讲都是前所未有的。(三)大众创新创业 当代创新和过去有根本区别。传统创新叫创新1.0,是技术引领,精英主导的创新,就是有着关键核心技术。当代创新有人叫创新2.0。需求引导,大众参与的创新,就是更广泛的多主体参与,人人都能干的创新。 创新1.0创新2.0以产品为中心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适应知识社会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 精英创业(核心引擎:知识创新主体力量:高校企业)引领性:互联网电子商务垄断性:操作系统芯片原发性:新能源新药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颠覆性:邮件手机火箭回收草根创业(自造饭碗、自我雇佣、自食其力)大众化、小型化、专业化、精细化。 网络生态协同、平等互动用户中心、民主连接数据驱动、开放互联网的三大本质联互网“互联网”开启了创新创业的崭新天地 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大量出现,正在改变过去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中心化封闭式创业创新模式。“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开发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创新。 1、产业发展核心是转型。现在的问题是转型的问题不是升级的问题,最典型很多企业忙着围墙里面升级。张瑞敏讲过一句很绝的话,“自杀重生,他杀淘汰”。“鸡蛋从里边打开,一定是新的生命;从外面打开,一定是人们的食物。”(四)加快产业转型 海尔是老革命家。创业30年,走过五步:第一步:品牌化。砸冰箱创品牌,强调质量管理。第二步:多元化。规模扩张,还搞了房地产。第三步:国际化。跑马圈地全球扩张。第四步:精益化。学丰田精益生产,请IBM做流程再造。 第五步:互联网化。2012年启动互联网革命,是最难能可贵的一步。当年马化腾曾向海尔总裁张瑞敏推销海尔还是曾经的海尔,腾讯已经不是当时的腾讯了。 互联网化的三大价值 资本资金资产三资企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转型升级转型前转型后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定制化三化企业 企业未来只有三种角色价值提供者价值整合者价值放大者 中国未来产业分为三种1维的传统企业2维的互联网产业3维的智能科技产业 742、产业转型是技术、模式、管理的全面转型数量调整,技术转型,生产方式,投资方式,商业模式,业态转型。互联网对传统企业造成的冲击,绝不仅仅是渠道转移这一环,它是根本性的、是观念性的以及系统性的,从产品创新、技术迭代、传播模式、人才结构、资本募集乃至组织体系,无一不面临再造与重塑。 3、提升经济体系的系统效能波士顿咨询:美国制造成本比中国,2013年高5%,2015年高4%,2018年低2-3%。中国企业研究,中为美成本,土地9、物流2、贷款2.4、电力天然气2、配件3.2。 所有经济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实体经济的效率如何,取决于系统关联和网络整体效率,就是虚拟经济,二者就是1和0的关系。痛点经济。系统效能。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生产的系统效能,我们的制造、物流、制造、金融、教育、医疗体系都是低效的,通过互联网改造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互联网+是拓展一个新的思路,一个新的模式,把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缺乏创造性人才是问题所在!!钱学森认为: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困惑一“钱学森之问”?创新自信 林恩认为:东亚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而之后排位是犹太人104,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东南亚人87,南亚及北非人84,撒哈拉非洲人67。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斯蒂芬·霍金140,爱因斯坦160。 美国中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在奥数比赛中,上不了名次,常常倒数第一、第二。中国的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和创造。 81困惑二李约瑟之问: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困惑三乔布斯之问:为什么中国难以诞生商业领袖?2010年苹果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全球165个国家的GDP。2016年9月,苹果公司“市值”达5805亿美元。为什么美国能够出了如此具有时代创造力的企业家? 国家、城市、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最优秀人才的竞争。美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到5%,半个世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占全球50%以上,93—05年占世界63.5%。科技创新不去将是我们致命的软肋 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国民个体创造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现代经济比拼的是科技和创新,追求的是高端和低碳,仍然走以前的老路,就会被发展的潮流甩下。 “美国梦”新一代圭臬、科技狂人、创业领袖——伊隆·马斯克。《时代周刊》:“当今最伟大的创新者”“乔布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马斯克改变了一切” “人们不去不是不想去太空,而是认为去不了,不会成功,所以放弃,所以我创办了这家公司——SpaceX,让人们认识到,这件事是可以做到的。” “超级高铁”时速可达每小时1207公里,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只要30分钟;从北京到纽约,只需要2小时,环球旅行只需要3个小时。5月11日在拉斯维加斯郊区的沙漠中开始试验。 1、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2、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3、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4、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我们要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创新,要从百年变革的角度思考创新;我们要为这个世界注入创新的基因,注入创新的DNA,我们才有未来;要有创新的自信,转型发展的自信,引领世界的能力自信。 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