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27559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1
《论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为一大亮点。在执行中需要会计人员认真分析其本质,提高可靠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本质;优越性;可靠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一经发布即获得学术界及实务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虽然其中不乏赞誉之声乃至质疑之意,但是各方一致地将全面引入新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视为“革命性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这一亮点更被一致性地视为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实质性趋同的一个重要性标志。众所周知,公允价值计量已成为国际潮流,且已作为国际会计准则(IAS)的
2、基本理念。但是,财政部根据我国国情,出于谨慎,在新准则体系中适度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采用了公允价值,而对市场相对不活跃,各方面不符合公允价值条件的资产仍保持历史成本计量。在执行时,除公允价值外,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及折现率的确定等新会计标准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职业判断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分析 公允价值一经提出,在会计界掀起了十分激烈的讨论,支持方与反对方各有其坚持的理由。在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方面,国内目
3、前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独立计量属性,对其他计量属性起到了补充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本身并非一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在不同情况下都可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这一分歧的解决,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起着关键作用。究竟应当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公允价值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所谓计量,是指以选定的能够反映计量对象内在特征的尺度并将其内在特征予以数量化。因此,计量属性则是被计量对象内在特征的外部表现,主要解决的是计量何种特征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公允价值,首先要深化对资产本质的
4、认识。20世纪早期,会计学界普遍赞成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学在会计中的应用,对于资产更倾向于价值计量,即强调资产的客观价值及其服务潜能。由此可以推出,公允价值是计量对象自身的客观价值,它是资产或负债内在的或者自然的属性,不能做出绝对的准确计量,只能依附于其他计量方法来表现。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中提到的五种计量方法是公允价值在不同的现实条件下的反映形式,是计量资产或负债客观价值的工具。这些计量方法是外在于计量对象的,它们是由人们的主观判断选择的结果,
5、而作为计量对象内在属性的公允价值则是唯一的,它本身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需由其他计量属性来表现的客观价值。 再者,从公允价值存在的条件来说,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SAB)都倾向于交易对象存在的活跃市场。根据IAS的定义,活跃市场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市场:(1)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2)通常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3)价格公开。由此可以看出它与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的异曲同工之处,即:公允价值实现的基础是一个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它等于供给与需求达到一致的均衡点的
6、理想价格。但是,完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把公允价值等同于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一普遍观点是欠妥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20世纪末以前,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问题始终是国际会计界的难题之一。在存在同类资产或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的条件下,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可变现净值可以作为公允价值,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相对不大。然而,在任何国家,对所有资产或负债的活跃的市场并不可能处处存在,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必须采用现值技术。由于特定个体对于与特定资产相关的未来现金的流量的估计、风险的估计和折现率的选择往
7、往各不相同,导致现值技术运用的主观判断因素较大,可验证性却相对较低,从而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运用倍受挫折。 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会计必须要针对现实的环境作出变革。国际学术界及实务界对于公允价值的追求并没有因为以上困难而停止其脚步:FASB在其发布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研究了会计计量中现值计量的目的,提供了指导现值使用的一般原则,尤其是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或这两者均不确定时现值的计量问题,SFAC7的发布标志着会计理论从此步入了价值计量的“不归路”。据统计,截
8、至2004年12月底,FASB共发布了153项准则,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会计准则有60项。在国际会计准则中,75%的现行准则运用了公允价值,越是新近的准则,采用的比例越大。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虽然历史短暂,但却走过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在1998年至1999年由财政部颁布的《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