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

ID:27117028

大小:1.61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2-01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1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2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3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4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5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6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7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8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9页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制冷剂与压焓》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制冷基本原理§1-4制冷剂与压焓图一、制冷剂的作用:制冷剂是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需的工作介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的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制冷剂借助压缩机的做功,将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连续不断传递给外界环境,从而实现制冷。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是低压低温下汽化,在冷凝器中是高压常温下凝结,因此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气化和凝结的物质才能作为制冷剂。多数制冷剂在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下是气态。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只发生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如果系统不泄漏,制冷可以长期循环使用。二、常用制冷剂分类和命名1.无机物化合物2.饱和碳氢化合物3.不饱和碳氢化合物4.氟里昂5

2、.共沸溶液6.非共沸溶液7.有机化合物8.环状有机化合物⑴按化学组成分类⑵按工作温度压力分1.高温低压类2.中温中压类3.低温高压类1.无机物化合物类主要有:氨、空气、水、co2等。代号由字母R7××组成,如:氨(NH3)--R717,水--R718,空气--R729。它们是较早采用的天然制冷剂。2.饱和碳氢化合物类主要有:甲烷(CH4)-R50;乙烷(CH3CH3)-R170;丙烷(CH2CH2CH3)-R290;丁烷(CH3CH2CH2CH33)--R600;异丁烷(CH(CH3)3)--R600a。从经济观点来看,它们是出色的制冷剂,但易燃,安全性很差。

3、3.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类它们的命名是在R后面先写“1”主要有:乙烯:R1150,丙烯:R1270。4.氟里昂类(饱和碳氢化合物)它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元素的衍生物总称,卤代烃的一类.生产氟里昂主要是甲烷、乙烷、丙烷。它的分子通式是:CmHnFpClqBrr氟里昂的代号是:R(m-1)(n+1)(p)B(r)若r=0,B可省去。例如:二氯二氟甲烷CCl2F2–R12;一氯二氟甲烷CHClF2–R22;四氟乙烷CH2FCF3–R134a四氟乙烷CH2FCF3:R134a。5.共沸溶液类(混合制冷剂)由两种以上互溶的单组分制冷剂组成,在常温下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命名

4、是R500序号中编号,例如:R502是R22和R115按48.8/51.2混合。特点:在一定压力下具有恒定沸点,和单组制冷剂一样。但它比单组制冷剂区别是,在相同工作条件下,①蒸发温度变低,②制冷量增大,③化学稳定性好,④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它可使封闭压缩机电机得到更好的冷却,改善提高制冷循环性能。6.非共沸溶液类(混合制冷剂)由两种以上沸点相差较大的,相互不形成共沸的单组分制冷剂溶液组成。其溶液在加热时,虽然在相同蒸发压力下,易挥发的蒸发比例大,难挥发的蒸发比例小。使得整个蒸发过程中温度在变化。所以相变过程是不等温的。能使制冷循环获得更低蒸发温度,可增大制冷量

5、。例如:R407C由(R32/R125/R134a)组成;R410a由(R32/R125)组成的混合物。特点:不能与矿物冷冻油互溶,能溶于聚酯类合成冷冻油。7.有机化合物类主要是有机氧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物。命名是R600序号中编写,6后面的1代表氧化物、2硫化物、3氮化物。如:乙醚C2H5OC2H5–R610;甲胺CH3NH2–R630。8.环状有机化合物类命名是R后面先加字母C,后面按氟里昂编号规则编写。⑵按工作温度压力分:在一个大气压下,环温30℃下的冷凝压力分为:1.高温低压制冷剂,沸点在0℃以上,冷凝压力小于0.3MPa的制冷剂,包括R11、R

6、21、R114。2.中温中压制冷剂,标准沸点在-60℃~0℃范围内,压力在03MPa~2MPa范围内的制冷,包括R717、R12、R22、R502等。3.低温高压制冷剂,标准沸点低于-60℃,冷凝压力高于2MPa的制冷剂,包括R13、R14、R503。三、制冷剂的环保问题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有害影响。大气的总臭氧层包括平流层和对流层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不同,离地面10公里以上的臭氧约占总臭氧80%,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此层臭氧常称为臭氧层,平流层臭氧减少是造成南极臭氧空洞与全球臭氧量减

7、少的主要原因。近地面10公里以内的对流层臭氧约占总臭氧15%,对流层臭氧增加,会增强温室效应。平流层3.1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1.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臭氧层的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另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

8、,如白内障、角膜肿瘤等。2.会影响农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