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03610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思维攀岩-全科视域下学生学力提升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维攀岩:全科视域下学生学力提升的策略摘要:低年级语文、数学学科对学生能力要求存在差异:当数学已经开始理解“多一点”“少很多”这一类数量关系时,语文�在进行拼音的教学……学科能力要求的不均衡,导致语文“基础性学科”功能的缺位。基于全科视域,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统一,是促进学生学力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因材施教”的价值旨归。中国3/vie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有效教学;学力提升 语言训练是指语言文字、语文能力的训练,思维训练是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
2、力的训练。两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协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力(学力是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李政涛在“有效教学”讲座中提到:“理想中的有效教学必须有两种课感,其一是推进感;其二是生长感。有推进感、生长感的课叫刨冰课、攀岩课。”他从自己所听过的3800余节课中发现: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探险与冒险的旅程。因此,在语言训练中带着孩子去经历思维的攀岩与冒险,是提升学生学力的有
3、效途径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数学学科对起步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高于语文学科,也就出现了语文教着拼音的时候,数学已经在进行“多一点”“少很多”等数量关系教学。语文学科能力要求的滞后,造成了语文这一“基础性学科”工具性作用发挥的缺失。鉴于这样的客观存在,就需要将单学科视线转变为全学科视域,借助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学力。 一、思维攀岩之定位:准确清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帮助孩子扩大识字量的媒介,教学重点落在识字、写字上。《小动物过冬》是教材第七单元中的课文,也是小学
4、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科普小品文。基于课标、教参、教材和学情,笔者确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四会字,会写会用;二会字,只认不写。联系上下文理解“商量”“春暖花开”。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朋友之间的关心;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句子间的连贯性表达。 3.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受好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好朋友之间的关心。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字词,学习体会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 课标中没有关于“学习体会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的相关表述。而笔者设定
5、这样的目标,其一是基于学情。学生在一段话的表述中,上下句之间往往缺乏连贯性,当然,这是本阶段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所关注,并及时帮助学生,而《小动物过冬》一文恰好有这样的训练点。 其二是基于低年段语文、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的相对差异。虽然语文、数学承载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有其学科特性,但是笔者在多次跨学科听课过程中发现: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对孩子的读题能力要求远远高于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文字理解的要求。学科能力要求上的差异,会使一部分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自信遭受打击,这无疑是学科能力要求差异
6、对学生造成的隐形伤害。 二、思维攀岩之过程:扎实有效 (一)问题设计指向明晰 笔者认为低年段语文教学是借助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起点。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能帮助其形成文字透视的能力,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度思维过程,是帮助学生从“学了”走向“会用”的过程。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地给学生制造思维攀岩的机会,从刚刚读课题,他们就行进在攀岩的旅途上了。 “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你读了题目产生了怎样的问题?” “读完课文,你的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你有什么
7、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写进田字格需要注意什么,谁来提醒同学?”“对照,校正,说说你为什么会错。” “看着板书,你产生了怎样的问题?” “这样表达可以吗?为什么?” “你读出了小燕子了怎样的心情?”“是疑惑多一点还是着急多一点?为什么?”“小燕子前后说了三次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串起了学生整个课堂的冒险之旅。他们的思维不断被激活,课堂成了不断发现问题,并借助语言文字解决问题的地方。课堂上,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8、。 (二)环节设计凸显层次 在突破“学习体会句子之间的连贯性表达”这一教学难点的时候,笔者设计了有梯度的学习,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第一层次―抓关键字词,体会句子内部的连贯性表达。 抓“也”字,体会句子内部的连贯性表达。 (1)出示句子。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 (2)这句话告诉我们燕子飞到南方过冬有几方面的原因?(两方面:天气冷了虫子没有了) (3)课文是怎么把这两方面的原因连起来的?(也) (4)指导读好这句话:重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