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ID:27088861

大小:3.82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12-0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_第1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_第2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_第3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_第4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园林植物病害知识——侵染性病原(二)二、细菌p30-32(一)细菌的一般性状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包有一层胶状的粘液层,通常称为荚膜,便于忍受暂时的干燥。某些细菌的细胞内可以形成休眠的芽孢,以渡过不良环境。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一般大小为1~3μm×0.5~0.8μm,通常没有荚膜,也不形成芽孢。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生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毛;生在菌体周围的鞭毛,称周毛。鞭毛的有无、着

2、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植物病原细菌(杆状)细菌边毛的着生方式1.单极毛2、3.极毛4.周毛细菌一般是以裂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即细菌的细胞生长到一定限度时,在菌体中部产生隔膜,随后分裂成2个基本相同的新个体。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小时可分裂1次至数次,一个细菌一昼夜繁殖数10亿个,这是细菌性病害发生迅速而严重的原因。植物病原细菌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培养基上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为宜。细菌种类不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状和颜色也不同,常有圆形、不规则形,白色、黄色或

3、灰色。细菌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6-30℃,在50℃下处理10min后多数会死亡。病原细菌大多都是好气性的。细菌个体很小,通常要经过染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的细菌对染料的反应不同,最重要的染色方法是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和碘液处理后,再用酒精或丙酮冲洗,不褪色的是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褪色的为阴性反应。病原细菌的分类必须根据培养形态、鞭毛的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还必须结合生理生化反应做出鉴定。伯杰氏提出的分类系统将主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分归以下5个属:棒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

4、属、野杆菌属、欧氏杆菌属。(二)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植物病原细菌没有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而侵入的能力,它们主要通过寄主体表的自然孔口(气孔、皮孔、蜜腺等)和伤口侵入。侵染最主要的条件是高湿度,所以只有在自然孔口内外充满水分时才能侵入寄主体内。植物病原细菌的田间传播主要是通过雨水的飞溅、灌溉水、介体昆虫和线虫等,有些细菌还可通过田间作业活动传播,有些则随着繁殖材料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传播途径:雨水传播;人为传播;昆虫传播。植物病原细菌没有特殊的越冬结构,必须依附于感病植物,不能离开感病植物而独立存活

5、。因此,感病植物是病原细菌越冬的重要场所,病株残体、种子、球根等繁殖材料,以及杂草都是细菌越冬的场所,也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侵染来源:种苗及无性殖繁材料;植物的病残体;多年生寄主和其它寄主;土壤;昆虫等。一般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后,湿度大、施氮肥过多等环境因素,均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三)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症状有斑点、溃疡、萎蔫、穿孔、腐烂、畸形等,症状共同的特点是病状上多表现急性坏死型;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边缘常有褪绿的黄晕圈。病症方面,气候潮湿时,从病部的气

6、孔、水孔、皮孔及伤口处溢出粘稠状菌脓,干后呈胶粒状或胶膜状。如美人蕉芽腐病、鸢尾细菌性叶斑病、栀子花叶斑病、榆叶梅穿孔病、樱花细菌性根癌病等。菌脓根癌穿孔细菌病害的诊断:症状观察;对于新的或疑难病害,需进行分离培养接种才能确定。细菌病害的防治:重点是清除侵染来源(选用无病种子、苗木插穗等繁殖材料;注意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等);做好种苗消毒;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在地区之间,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防止病区扩大。发病时用抗菌素(链霉素、波尔多液)进行药

7、剂防治。此外,应避免形成伤口,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三、病毒p33-35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在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粒子的形态为杆状、球状、纤维状3种。病毒粒子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在外形成衣壳,核酸在内构成心轴。植物病毒的核酸绝大多数为单链RNA。病毒基本粒子形态1.杆状病毒2.球状病毒3.纤维状病毒病毒是活养生物,只存在于活体细胞中,病毒具有很高的增殖能力,它的增殖方式不同于细胞的繁殖,而是采用核酸复制的方式。病毒主要通过叶蝉和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8、、病健株之间的接触、嫁接等栽培操作活动及种苗调运等方式进行传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性;增殖性;寄生性;变异性;对环境具有稳定性。致死温度:把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在10min内使病毒失去传染力的处理温度,称为该病毒的致死温度。稀释终点:将病株组织的榨出液用无菌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稀释终点。体外保毒期: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室温(20-30℃)下能保持其侵染力的最长时间,称为病毒的体外保毒期。(二)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和侵染病毒是活养生物,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