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

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

ID:27077691

大小:5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1

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_第1页
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_第2页
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_第3页
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_第4页
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提要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不仅是一种企业行为,而且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地方政府对增长速度和职位升迁的双重激励,引发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并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改变地方政府的进入预期,使地方政府行为合理化。关键词产能过剩地方政府进入冲动进入博弈近年来,我国不少行业由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这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目前,钢铁行业产能已大于市场需求112亿吨,而在建、拟建生产能力还

2、有115亿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高达1030万吨,而其中闲置能力就有260万吨;铁合金行业现有产能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为40%左右;焦炭行业产能超出需求1亿吨,而在建和拟建能力还各有3000万吨;汽车行业产能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还有220万辆。除了上述行业之外,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存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这种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不仅是一种企业行为,而且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地方政府的进入冲动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地方政府:转轨时期市场进入的重要决策主体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3、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企业完全是上级行政部门的附属物,政府成为市场进入的唯一决策主体,项目设计、资金筹措都是以政府为主,这些都是建立在政企不分和国家财政主导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进入决策主体开始出现位移,企业已经逐步成为市场进入的主要力量,但政府在市场进入决策中并没有完全退出。地方政府的市场进入行为,不仅基于对政绩和财政收入的考虑,具有市场进入动力,而且还具备控制市场进入的手段。首先,地方政府是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对国有资本投向具有决定权;其次,目前地方政府还是招商引

4、资主体,招商项目的设计、招商谈判和优惠政策的制定都要通过地方政府,对外资进入规模和进入产业,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甚至有些地方将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级级下任务,层层下指标,完不成任务指标扣减工资和奖金;第三,对于一般社会投资项目虽然取消了审批制,但还是要通过有关部门的核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操纵土地价格、银行贷款以及环保和安全标准等,控制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因此,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市场进入的决策权开始从政府的独家垄断,转向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配置。政府与企业已逐步成为市场进入的共同决策主体,市场进入是政府进入决策与企业进入决

5、策变量的函数。当然两者之间对企业进入函数的影响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取决于进入企业所处的产业性质。政府对市场进入决策的影响力比较大的部门,主要是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诸如钢铁、煤炭、水泥、汽车、石化、电力等。一方面,这些行业投资规模大,对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可以充分体现地方政府政绩,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具有极大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些行业进入的行政门槛较高,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调控手段,没有地方的拍板,新项目难以上马。而对一些竞争性产业政府的影响力就比较弱些,企业在市场进入方面往往起着主要作用。二是取决于企业

6、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的市场进入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以及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在市场进入中所起的作用就比较大,而政府的影响就比较小。三是取决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是政府所能掌握市场进入的重要资源。因此,一个地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比重越大,政府对市场进入的话语权也越强;而企业产权越是多样化、分散化,国有资本所占的比重就越少,政府对企业市场进入行为的控制就越微弱。二、地方政府进入目标多元化与市场进入冲动当政府可以影响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时,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行为,

7、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政府的行为,政府的进入、退出目标实际上也就成为影响企业行为目标的一个重要变量。在我国,政府作为市场进入的一个重要决策主体时,其进入目标是多元化的。地方政府在进行市场进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市场进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考虑到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等。而这两个目标往往是矛盾的,况且政府的决策具体是由政府官员个人做出的,他们也是经济人。因此,政府的市场进入目标是多元化的,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标准,除了经济效益准则以外,还有非赢利的行政目标,其中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社会稳定、扩大就业、社会福利、政府名声与政绩,以及背后隐藏着的政府官

8、员的个人目的,等等。一般说来,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升政府政绩,是与增加投资数量、扩大生产规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