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77387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透过唯物辩证法初探素质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透过唯物辩证法初探素质教育论文【摘要】教育与哲学存在内在的关联,哲学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着指导的作用,本文探讨如何将辩证法的思想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关键词】素质教育唯物辩证法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摘要】教育与哲学存在内在的关联,哲学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着指导的作用,本文探讨如何将辩证法的思想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关键词】素质教育唯物辩证法内部动机外部动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创新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
2、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变革。要推行素质教育,老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学辩证法。对教师而言在教育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何况还没有引起有些老师的足够重视。下面本人就在教学中对辩证法的运用,谈几点体会。一联系的观点万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任何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它们的有机统一形成事物的整体。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在学生的练习里以及学生的个别谈话或辅导时搜寻
3、到有价值的信息,认真分析,运用好信息,让这些反馈信息启发教师的思维,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二发展的观点万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发展的,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发展的观点要求教师要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地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更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深化课程改革,用好、用活教材“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了。我们要真正处理好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就是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让学生在教师、教材的指导下,带着问题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去体验创新的乐趣。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授之
4、以鱼”,更要“授之以渔”。2.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学习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引导。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提问、一个假设,在课堂上都是那么举足轻重。通过引导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宽思考范围。逐渐学生求异思维的习惯形成了,其创新意识自然会与日俱增。(2)鼓励想象。没有想象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善于想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为孩
5、子们创造想象的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孩子们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点”或“杠杆”。(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就是把心中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大力提倡“人人是天才”,鼓励质疑精神等等。由此在班上形成一股大搞创新培养,敢于发表不同看法的风气。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拓展。3.以发展的眼光看“后进生”,学生每天都在成长、发展后进生也是如此,如果老师总以旧眼光只看他们的缺点和落后,会打击他们的上进心和信心。所以,老师要学会对他们刮目相看。三具体问
6、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它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在社会中,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因此,重视因材施教,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笨巧,是教师选择有效教学手段的客观依据。知识是能力、品格提高的前提,方法是掌握知
7、识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程度不同,就要在提问时、在布置作业时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品格的多样性,表现为情绪波动、意志薄弱等现象,我们在引导时就要做到既要有爱心又要讲策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缺陷,列举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另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时,不能照抄、照搬,应因人、因地、因课制宜,不能生搬硬套。例如,一节课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就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己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条件,就可以先学后教;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应
8、该先教后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