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60491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30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新闻传播学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新闻传播学意义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新闻传播学意义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以下简称杨案.L.)是清朝末年的一个著案例,近年来引起了学者持续的关注,对该案已有多重研究视角进行审视,从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的角度看,该案都足可以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例。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媒体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成为的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案也成为新闻传播学、法学探索媒体与司法公正内在张力的重要案例。本文认为,仅仅局限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无法充分表现该案在新闻传播学意义与影响,杨案事实上是中国近代上发生的第一次媒介事件,在媒介事件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杨案属于典型的媒
2、介事件 在西方传播学理论中,媒介事件有两种广为接受的概念。媒介事件首先被定义为假事件。丹尼尔布尔斯汀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另一个经典的定义将媒介事件看作是电视事件,也就是那些关于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这些事件包括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以及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分别称之为挑战、征服和加冕。这些事件具有非常规性,都是事先策划好的。 这种西方化的概念尽管对国内的学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这种概念分析明显不符合中国化的语境。本文赞成这样一个媒介事
3、件的定义:媒介事件是大众传播媒介议题设置功能的集中体现。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这一事件主要是由媒体发起、策划,或在其进行过程中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认为这样的伪新闻事件就是媒介事件。杨案属于典型的媒介事件,理由如下: (一)《申报》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杨案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 杨案发生之后不久,《申报》便率先报道此案,但《申报》刊登杨案的第一篇新闻是《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细情》,仅仅把该案作为一桩普通的社会新闻报道,既不深究其中奥秘,也不细察事实,不负责任地说邻有卖浆之妻,小
4、家碧玉、凤韵天然;生(指杨乃武)窃好之,时肆调谑;眼波眉语、相视莫逆;乘间密约、订以中宵。尽管《申报》的报道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但是由于《申报》快速、覆盖面较广的特点,使得该案短时间内被很多人所关注。 真正使得杨案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的报道出现在1874年。《申报》将案情可疑之处公开披露,并配以煽动性的本馆附识,提纲挈领地指出全案症结所在;《申报》还用表奇冤的方式,于1874年10月2日发表新闻述评《论余杭县案》,公然指责父母官放胆肆私以枉例害民,逞机嫁罪于无辜之绅士以图报私仇,揭露刘锡彤公报私仇之内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舆情汹汹难以平抑。可以说,正是《申报》的深
5、入报道使得杨案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二)《申报》在杨案进行过程中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申报》的报道坚定了杨乃武的亲属京控的决心。杨乃武的妻子杨詹氏及杨胞姐叶杨氏冒死上京告御状,旋经都察院着令浙江巡抚杨昌浚复审。杨昌浚虽派员调查,却不做深究仍维持原判:葛毕氏凌迟处死,杨乃武斩首示众。这使欲告无门的杨詹氏和叶杨氏深感沮丧无策。当时的朝廷邸报《京报》在都察院奏阅请旨一折中含糊地提起杨家上京告御状的消息,而《申报》却对此很敏感,跟踪追底,派访员到余杭杨乃武家拿到诉状底稿,并将诉状全文于1874年10月29日、30日连载于《申报》,并于1874年11月转载了《京
6、报》上关于杨家人进京告御状的消息,使杨乃武案上告之讯广为流传。这使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又从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于是再度进京向都察院控告,且将浙江省地方官员的官官相护之情列于状纸上奏到朝廷。.L. 其次,公开报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可疑之处。《申报》还连续登出《杨氏案略》、《续述杨氏案略》、《审案传闻》、《审余杭案续闻》等八篇详细报道,提出了杨案冤曲的七点根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全案的关键,即投毒的砒霜从何而来?据爱仁堂药铺店主钱宝生供称,杨乃武十月初三去店里买砒霜,而小白菜供称是十月初五日傍晚从杨乃武手里接过砒霜的。但是,有人证明,十月初三日,杨乃武在杭州参加乡试回来
7、后乘轿去了南乡岳母家,到十月初六才返回余杭家中,人不在余杭,岂有买砒送砒一说? 再次,《申报》集中报道了杨乃武与小白菜遭受的种种酷刑。《申报》公开披露胡瑞澜复审情形。1875年8月14日的《申报》报道说:胡提审葛毕氏,刑讯至六昼夜,铁练之陷入膝骨而抽之复出者,至再至三,然仍未得丝毫口供。胡以该妇熬刑不住,遂提杨乃武上堂,研问许久,终莫得其实情;乃掌嘴四十,责毕旋斥之曰:余犯早已画供,葛毕氏亦已于今日供出因奸谋夫实情,尔现在既不肯招认遂喝令取重刑上堂。杨乃武两泪交流,伏地而哭诉道:乃武读书之人,非比汪洋大盗惯能熬受严刑。大人命取刑具至前,乃武已肝胆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