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

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

ID:27049585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_第1页
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_第2页
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_第3页
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_第4页
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刑事责任能力之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对比了我国内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澳门地区的《澳门刑法典》中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规定,主要从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这两方面入手。然后对两种立法例的具体规定予以对比分析,得出一些认识与启示,希望对完善我国内地与澳门地区刑事法律制度有所助益。中国2/vie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澳门内地  作者简介:顾徐蓉,宁波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ki.1009-0592.2017.03.427  “刑事责任能力”之概念为:“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

2、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①。此种辨、控能力在定罪量刑方面的主要表现即为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以及生理缺陷。但是澳门刑法典没有生理缺陷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所以本文仅在刑事责任年龄和精神障碍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对这具体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有利于在对比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为完善两地刑事立法提供一些启示。  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  上文提及的辨、控能力与行为人的生理年龄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对其作出的触犯刑法规范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而必须达到的年龄”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是为了区分具备不同辩、控能力的行为人,从而从实质平等的

3、角度决定对其科处相适应的刑罚。我国内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的《澳门刑法典》中对刑事责任年龄均有规定。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规定  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具体规定,它主要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3段,即学界俗称的“三分法”。这3段分别是:第1段为不满14周岁,此阶段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阶段,无论行为人触犯了何种刑法罪名;第2段为已满14周岁而不满16周岁,此阶段只对特定的八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第3段为已满16周岁,达到该阶段就意味着具备了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需要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责。从这一规定可知,我国内地刑法认为自然人一旦生理年龄达到16周岁,

4、即被认为具备了相对完全的辨认与控制能力,行为人能够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行为并对行为负责。  而澳门地区的刑事立法认可“二分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区分为2段。《澳门刑法典》第18条规定,“未满16岁,不可归责”。也即澳门地区未满16周岁的行为人被一概认定为无完全地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因而无需因为所作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以此立法例可见,澳门地区刑法于刑事责任年龄领域并未予以十分的重视,规定得较为简单。  (二)两地刑事责任年龄的比较研究  1.不同点。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其主要差别只在于对未满16岁的行为人的对待方式。我国内地刑法典对于未满

5、十六周岁的行为人以14周岁为界,划分出“未满14周岁”与“已满14周岁而未满16周岁”2段。其中的“未满14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区间,此区间内的行为人是免于处罚。而“已满14周岁而不满16周岁”的行为人,只对法定的8种犯罪行为负责。而澳门地区的刑法典只以16周岁为界线加以简单区分,规定未满16周岁的行为人对自己触犯刑律的行为一概不负刑事责任。但又在2007年澳门地区颁行的《违法青少年教育监管制度》中规定,若是违法青少年已满12周岁但是未满16周岁,应以相应教育监管措施对其施加管教,例如警方训诫、司法训诫、复和等等。  2.相同点。在我国内地刑法与澳门地区的刑法典中,关于刑事

6、责任年龄的规定也存在相同之处:均以16周岁作为行为人开始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节点。“由于只有达到法定的年龄才可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才可能成为犯罪的合格主体,才能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并达到一定程度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③,换言之,这也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标准。  (三)评价  由此,与《澳门刑法典》相比,笔者认为我国内地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中针对16周岁以下行为人的对待方式,并不妥当。理由如下:  1.要求已满14周岁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对8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此区间内犯罪人的犯罪活动是在消极社会因素及其年幼无知心理的共同影响下促

7、成,他们的心智并不能使他们理解何为刑罚、为何而罚,因此对他们施加刑事惩罚无非是增加了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并不能达到刑法所追求的预防犯罪的目的。  2.已满14周岁而未满16周岁的这部分未成年犯罪人,他们实施了自己内心认可的行为,但此举在他们理解力受限的法律中却属于犯罪行为。而我国对此规定了他们由家长管教,必要时候由政府收容教养。但是并未明确确定何为“必要时候”,此一关键语词的指向不明极易导致家长与政府相互推诿责任,难以落实此区间内未成年犯罪人的教养行为。  3.如今为大多数国家所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