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30604
大小:8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30
《小学体育体质健康监测单元教学设计50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跳绳测试教学案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资料分享共享教学设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单元体育组:二0一七年秋期完美DOC格式整理专业资料分享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案班级人数执教老师课时教学内容体质健康测试—身高体重教学目标1、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试。2、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测试身高体重。 教学难点:测试时的注意事项,确保数据的正确性。课前准备准备好测试器材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生 3、宣布本节课测试内容。 二、身高测试 测量方法:采用电子身高体重
2、测试仪。学生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上肢自然下垂,两腿伸直。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60°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成“三点一线”站立姿势。记录数据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 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地面,靠墙放置。 2、检测人员移动水平板时,必须手握“手柄”。 3、严格执行“三点靠立柱”、“两呈水平”的测量要求。 4、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
3、,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妨碍测量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三、体重测试 测量方法:学生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踏板的中央,保持身体平稳。记录数据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完美DOC格式整理专业资料分享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2、小结、评价 3、值日生归还器材场地与器材操场,走廊,身高体重测试仪课后反思完美DOC格式整理专业资料分享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案班级人数执教老师课时教学内容体质健康测试—肺活量测试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肺活量测量方法意义。 2
4、、通过对照了解自身情况,知道锻练的意义。 3、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完成测量工作。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肺活量测试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试时的注意事项,确保数据的正确性。课前准备准备好测试器材教学过程一、教师活动: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测试肺活量 二、学生活动:肺活量的测试方法与意义 三、教师活动: 讲解肺活量的测量方法,肺活量与体重的关系 四、肺活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1、接通电源。 2、按“按键”,显示屏闪烁“8888”数次后显示“0”,进入工作状态。3、将吹嘴装在流量管的进气端(锥
5、形管一侧),受测者手握流量管并保持导压软管在流量管上方的位置,头部略向后仰,尽力深吸气直到在不能吸气时,将嘴对准吹嘴做一次尽力深呼气,直到再不能呼气为止。此时显示器上显示的值即为受试者的肺活量值。 4、测试三次,显示最大值。 5、肺活量的测试意义:反映的心肺功能况。 五、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用肺活量吹嘴试吹 (2)组织学生分组测试并做好记录,做好记录收集数据 完美DOC格式整理专业资料分享提示:按教师所点花名册上的名字依顺序进行。 六、结束部分: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结交流。 2、
6、师生再见,归还器材 3、学生开心的和老师一起交流,体会成功的喜悦。场地与器材教室,肺活量测试仪课后反思完美DOC格式整理专业资料分享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案班级人数执教老师课时教学内容体质健康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坐位体前屈测量方法。 2、通过对照了解自身情况,知道锻练的意义。 3、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完成测量工作。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坐位体前屈测试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试时的注意事项,确保数据的正确性。课前准备准备好测试器材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
7、检查学生服装。 3、宣布本节课的测试内容 二、专项准备活动: 1、慢跑(2圈) 2、徒手操:活动各关节为测试做准备。 三、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步骤: 1、将仪器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测试前,用尺进行校正,即将直尺放在平台上,使游标的上平面与平台呈水平,将游标的刻度调到0位。 2、测试前,受试者应在平地上做好准备活动,以防拉伤。 3、学生坐在连接于箱体的软垫上,两腿伸直,不可弯曲,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10—15厘米,踩在测量计垂直平板上,两手并拢。 4、两臂和手伸直,渐渐使上体前屈,
8、用两手中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不得有突然前伸作),直到不能继续前伸时为止。 5、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如为正值则在数值前加完美DOC格式整理专业资料分享“+”符号,负值则加“—”符号。 提示: 按教师所点花名册上的名字依顺序进行测试。 六、结束部分: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结交流。 2、师生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