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

ID:27029812

大小:7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30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_第1页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_第2页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_第3页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_第4页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年度综述本报告主要围绕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重点,从国内研究进展以及实验室工作的内容进行展开,即主要涵盖测量基准、工程测量自动化、多传感器数据的集成和重大灾害监测等多个方面。一、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国内发展现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实施,进行全国各类参心坐标系下的坐标到CGCS2000的转换。CGCS2000在全国的进展情况大体上归为国家层面上、省市地方及行业的进展。国家层面上主要包括三、四等天文大地网成果转换;1:5万、1:1万地形图格网点1980西安坐标系到CGCS2000

2、改正量计算;国家1:5万数据库转换。对地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支持方面主要是基于几种常用坐标转换方法及转换模型:三维七参数转换模型、二维七参数转换、三维四参数转换模型、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编制了控制点成果转换软件,并给出这些模型的适用范围,结合对实时框架到CGCS2000基准的转换方法研究,解决和实现地方CORS站到CGCS2000的转换。另外指导地方独立坐标系与CGCS2000建立联系方面,基于典型代表特点的地方独立坐标系及其相关控制点成果资料制定了独立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技术指南可指导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和转换。同时,中国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

3、010年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360个国家级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4500点规模的国家卫星大地控制网、12.2万公里国家一等水准网、50个国家重力基准点以及一个数据系统等。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150个新建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选址工作,技术规程编写已经完成,技术培训工作即将展开。随着GPS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与完善,测绘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隧道贯通、大坝监测、海域测量等方面也广泛地使用GPS技

4、术。尤其是网络RTK技术使得GPS的应用领域极大地扩展,为各项大型和精密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测绘技术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完成16颗组网卫星发射,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免费的授时、定位服务。且随着这些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1.军用领域最先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电力、通信领域使用北斗高精度授时;3.交通、测绘使用北斗定位;4.公安、应急抢险、野外救援等领域使用北斗定位和短报文;5.海关集装箱管理、民航使用北斗授时和定位;目前北斗二代的芯片已经相继推出,无论是体积、价格和定位精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相信随着2020年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的建成,相关的

5、应用产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由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气象局、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承担的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工程(以下简称“陆态网络”)于2011年上半年已经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整体项目进入验收阶段。2012年2月7日-10日,中国地震局联合总参测绘导航局等五部门对”陆态网络”进行总体测试。测试专家组严格按照测试方案对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总体技术指标、功能和产出进行了详细测试。经过测试,专家组认为,项目工程建设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通过5年的建设,陆态网络完成了260个基准站、1000个区域点、30个连续重力观测站、70

6、个INSAR角反射器,以及6个部委数据系统的建设工作。工程产出的结果包括基准站坐标成果及速度场、区域网点坐标成果、全国速度场、重力梯度以及INSAR干涉结果等。同济大学代表教育部承担的主要内容为:河北张家口、山东淄博、甘肃平凉、甘肃天水、内蒙正蓝旗共5个基准站以及上海金山、嘉定、滴水湖、庙镇以及安徽的祠山岗共5个区域站,另外还有河北张家口一个并置的连续重力站的建设任务。所有基准站均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顺利进入试运行。区域站于2008年5月完成建设,并于2009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进行了联测(连续四天四夜)。此外同济大学还承担了可移动基准站实时定位软件

7、系统的开发等任务。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具有全天候、大范围(100km×100km)、高空间分辨率(20m×20m至1m×1m)、高精度(mm级)特点,既可以应用于地震、火山、山体滑坡等突发地表位移的观测,也可以用于像地面沉降、断层构造运动、大型构筑物等长时间跨度的缓慢形变监测。InSAR的基本原理是利用SAR传感器从空间略为不同位置获取的地面同一地区影像的干涉结果,来获取地面高程或地表面形变信息。因此,确保两次SAR影像的高相干性是干涉测量技术的关键。常规InSAR干涉测量,由于难以克服的SAR影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