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方果园秋季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措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北方果园秋季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措施万少侠宋建堂雷超群夏伟琦李文波刘自芬 摘要总结了进入秋季后,北方果园果树存在的早期落叶、倒开花、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北方果园;秋季;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苹果、梨、山楂、杏、李等北方果树进入秋季后,存在着早期落叶、倒开花、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不仅影响当年果树生长,更影响翌年开花、结果和产量。通过采取防治病虫害、秋施基肥、冬季科学修剪等管理技术措施,可确保果树的正常生殖生长和丰产丰收。 1北方果园秋季存在问题的主要树种和表现特征 1.1存在问题的主要树种 在河
2、南省平顶山市、漯河市、许昌市等地区,秋季存在问题的树种有苹果、梨、山楂、李、杏、木瓜等北方果树。 1.2主要表现特征 北方果树进入秋季后,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受高温干旱等天气的影响致使果树早期落叶;同时又因管理不善产生流胶病、苹掌舟蛾等致使果树秋季开花(果树1年开花2次,果农俗称“倒开花”)等不良现象发生。主要表现特征为:树冠上枝叶残缺不全或整株无叶,树下虫粪满地或枯枝落叶或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 2原因分析 2.1病虫害危害 2.1.1苹掌舟蛾(PhaleraflavescensBremerGrey)。又名苹果舟形毛虫,属鳞翅目舟
3、蛾科,在舞钢市1年发生1代,其幼虫主要为害果树叶片,幼龄幼虫群集叶面啃食叶肉,受害后的叶片仅剩表皮和叶脉,或呈网状,幼虫稍大即能咬食全叶,致使叶片仅留下叶柄;严重时,幼虫常把整株树叶片全部吃光,呈夏树冬景状。幼虫危害特点是早晚及夜间取食,白天不活动。白天静止时,群集在一起的幼虫沿叶缘整齐排列,当受到惊吓后,头、尾上翘形似小舟,当受到的惊动大时即吐丝下垂。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其危害期,9月下旬化蛹入土越冬。 2.1.2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又名铜绿金龟子,果农俗称牧户虫,属鞘翅目金龟子科,在
4、舞钢市1年发生1代,以成虫聚集危害叶片,成虫多在18∶00—19∶00飞出进行嬉戏交尾产卵活动,20∶00以后开始为害叶片,直至第2天3:00—4:00飞离果树重新入土潜伏,成虫喜欢栖息在疏松、潮湿的土壤里,潜入的深度为5~7cm,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还具有较强的假死习性。危害严重的时期为6—8月。危害较轻时,致使果树叶片残缺不全,千疮百孔;严重时,会导致果树整株叶片全无,仅留下叶柄或枝干。 2.2管理粗放 苹果、梨、李、杏等北方果树主要种植在山岗、丘陵、河道、岸边、荒山等地方,这些地区种植条件差,环境恶劣,果农管理不善,致使果树基肥、
5、追肥、浇水不足或不均匀,造成果树病虫危害严重、树势衰弱、营养不良,致使果树秋季早期落叶和二次开花现象发生。 2.3干旱高温 北方果树一般种植在浅山丘陵地带,土壤薄,沙石多,抗旱能力差,果树进入秋季(8月上中旬至9月下旬)后,此时正值气温高、干旱的时期,致使果树叶片因失水或诱发锈病而大量脱落;果树花芽、叶芽在6—8月已基本形成,此时较高的温度给花芽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从而造成果树秋季二次开花,开花后的果树又逐渐进入深秋时节,气温的降低,使其开花而无法正常形成果实。同时,北方果树的二次开花浪费了大量树体营养,给果树体内贮藏养分造成大量的消耗,
6、致使树体抗寒越冬能力差,冬季易形成病害,冻害严重,尤其是对第2年的生长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甚至第3年的生长产量也将受到影响。3管理措施 3.1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 7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根据苹掌舟蛾幼虫群集危害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剪除有幼虫的叶片或群栖的枝叶,可采用人工踏死消灭,或用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500倍液灭杀。可根据苹掌舟蛾成虫趋光性用黑光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虫卵和幼虫危害。在铜绿金龟子成虫危害盛期,对果树叶片喷布2.5%敌百粉,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可杀灭成虫;同时还可根据
7、金龟子成虫的假死性,在傍晚进行振树收集成虫人工捕杀,也可根据其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1]。 3.2秋季及时施入基肥 8月下旬至9月底,及时给果树施入基肥,以增加树体在冬季的养分贮备量,提高坐果率,防止翌年秋季二次开花。果树第2年的开花、结果、生长全靠上一年的养分积累,而上年的养分积累重在基肥。四年生以上果树每株应施80~100kg的腐熟农家肥,施肥应在树冠投影下,环绕树冠一周开挖深30~40cm、宽20~25cm的施肥沟,肥料施入后覆土填平即可。秋施基肥是因为秋季土温高、墒情好,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分解快,根系易吸收,树体在冬季贮备大量养分,
8、不但提高果树越冬抗寒的能力,还为第2年的开花结果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试验证明,秋季施入基肥较春季施入基肥,在同等管理条件下,果树产量可提高10%以上[2-3]。 3.3冬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