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90009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30
《浅议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及解决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及解决途径 作为农业人口较多的西南地区,农业收入成为了当地主要的经济收入,都匀属于西南地区的一部分,其农业发展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都匀市农产业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都匀市属于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较明显,境内多山地、暗河,农村有大量的小规模土地,土地分散,生产条件基础较差,客观的地理坏境及较传统的生产方式限制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农业的经济收效不佳,农民经济收入难以得到快速提高。探析都匀市农村农业发展的情况,转变农村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当地农业经济的收入尤为重要。 一、全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全市总体上农业生产发展形势有所改善,
2、2015年农业增加值1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全年粮食产量达10万吨,相比上年有所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有了一定提升。但是,农村农业在增产增收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可简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较为缓慢,生产率水平低 部分农村地区处于相对落后局面,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锄头、扁担、箩筐等生产工具仍旧被农民广泛使用,即使有了现代化的工具,如耕田机、收割机等,由于农村地势较为复杂,山坡、河谷颇多,很多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并不适用于当地的农业耕作。加之,一些农村地区技术信息传播不畅,农民缺乏对适宜技术的了
3、解,不用或不敢贸然使用新技术。再有,新技术投入成本高,由于农民经济较低,即便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也无力采用新技术,采用新技术要受到物质投入,如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技术等一系列供给瓶颈限制,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受限,未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劳动力素质不高,新的农业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当地的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留下的农村劳动力多为妇女、老人,他们的生产能力较弱,且受教育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一些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
4、低,部分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基本维持生活或略有盈余。 (三)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 都匀地处山地,人口分散,农民土地不集中,土地经营规模小,新技术得不到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解决灾害问题的措施的实行有待加强。另外,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农业设施数量不够。农业设施投入使用后,后续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得不足,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此外,对农业技术生产研究的投入少,新技术、新产品引入不足,农业技术人员待遇差,技术人员缺乏,农业快速发展受到了限制。 (四)农田闲置,土地利用的效率不高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相比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成本更低,所得到的收入更多。一
5、些农民常年在外务农,土地无人耕种,或是留下的老人,妇女在家种植,他们无力全面有效的利用个人所有的土地,导致了一部分土地闲置,农田荒芜,一些承包农田的租户,通过向外出务工的农户租用不用的土地,进行规模性农业生产,但租户只是选用了一些地势条件相对平坦,土壤肥力好的地区种植,土地空置仍然是一个问题。 (五)农产品销售途径单一,产品经济收益低 最近几年,一些农产品在不同农村地区得到了推广。例如,规模性的葡萄种植,大棚西红柿、辣椒、蔬菜等的栽培,在当地生产效果好,产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销售确成了一大问题。由于种植同种农作物的农户较多,总体产量高,而当地农民主要是到农贸市场销售,市场上同类型农产品
6、供给大,价格低,农民只能以较低价格卖出去[1][2]下一页;加之储存技术不足,许多滞销的农产品只能浪费掉,并未达到所预期的高收益。 二、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方式的现状,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一)加快实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引进和开发适宜当地使用的机械设备,优化农用设备,减少一些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确保与农业发展有关的信息传播到位,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农业技术发展情况;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减少农民购买设备的成本,激励农户使用新的机器设备;引导农民使用优质的
7、农作物品种,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应用现代技术防治虫害,快速有效的提高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农村农民劳动者的素质,努力培养出多技能的新型农民,充分使用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各地区分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实时的技术指导;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农村农业技术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及应用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