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

ID:26978015

大小:14.89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1-30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_第1页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_第2页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_第3页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_第4页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和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断裂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1999年集集地震断裂通过建筑群坐落在柔性基础上的建筑物遭受破坏建筑物的破坏形态分析震中映秀镇,11~12度,设防烈度7度震中北川,11~12度,设防烈度7度重灾区都江堰8~9度,设防烈度7度距震中20公里重灾区汉旺镇8~9度,设防烈度7度2、青海玉树地震时间:4月14日震级:7.1震源:33km死亡:2698重灾区结古镇,9度,设防烈度7.5度大量房屋裂而不倒3、两次地震灾害经验教训重视前期勘察和场址选择,充分估计地震危险性,城镇建设要避开发震断裂和可能引发地震滑坡的地段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屋破坏、倒

2、塌的很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混凝土砌块结构的设计有待改进和加强村镇自建房不受政府的监督,大多数未按抗震设计,是灾害发生后人员伤亡重要原因要适度提高设防烈度,设防标准低、或不设防的建筑破坏倒塌严重,可以通过加固防止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要关注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重视抗震能力不达标建(构)筑物的加固工作二、中国建筑抗震设计发展概况抗震规范编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先后于1959年和1964年由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主编出版了两个草案。1959年规范草案主要参考苏联编制,1964年规范草案则具有鲜明的特色,成为

3、以后编制正式规范的基础。1964年规范草案具有以下特点:1名称为地震区建筑规范,内容包括房屋,桥梁,水坝等工程结构2首次提出以场地相关反应谱作为抗震设计的基础,先于美国10几年3采用取决于结构延性或变形能力的结构系数对弹性反应谱进行折减,开启了变形控制的先河(二)4.1节场地---关于断层避让在4.1.7条第2款中增加以下内容:在避让距离的范围内不允许甲、乙、丙类建筑,必须建造时在严格控制建筑密度的情况下容许分散地建造层数不超过三层的丙、丁类建筑,其基础应采用筏基等整体性比较好的形式,且不应跨越断层线。表4.3发震断裂的

4、最小避让距离(m)设防类别甲类乙类丙类丁类8度专门研究200m100m—9度专门研究400m200m—1999年集集地震断裂引起的建筑破坏1999年土耳其地震断裂通过4层RC建筑物(不包括地下1层),下沉2.3m无严重破坏建筑物的平立面示意图正断层错动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似结果小渔洞照的断层出露地表一定距离范围内建筑震害(刘爱文摄)白鹿中学内建筑物倒塌两栋建筑物中间的水泥板抬升1.8m左右破裂带宽度为24m,建筑物倒塌宽度与破裂带宽度大致相同都江堰八角庙一军队招待所院内建筑物倒塌,断层的逆冲竖向位移为4.7-5.3m

5、,破裂带宽都江堰八角庙一带同震地表破裂的分布和建筑震害(a)都江堰包教秒同震断坎快鸟影像,(b)断坎与阶地的展布,图中红线表示汶川地震的同震断坎,兰线及其箭头表示河流及流向T1、T2、T3分别表示Ⅰ至Ⅲ级阶地,(c)现场照片(镜向朝西)1999年集集地震断裂通过建筑群建筑物的破坏形态分析坐落在柔性基础上的建筑物遭受破坏图10图9中所表示的建筑物遭受断裂破坏作用以后的平、剖面示意图跨断裂建筑物概念设计示意图跨断裂建筑物概念设计示意图(三)地震作用1、补充6度时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加速度值和最小剪重比。2、

6、调整地震影响系数避免高阻尼长周期段交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