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73243
大小:433.50 KB
页数:124页
时间:2018-11-30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母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母亲3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目录前言1导论商品拜物教:商品社会的产物3第1节商品拜物教概念的起源3第2节西方经济学家对商品经济所做解释的局限性5第3节“物与物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7第4节商品拜物教是审美文化中的观念性问题11第1章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内在逻辑14第2章西方思想家商品拜物教批判之路径20第1节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批判20第2节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25第3节本雅明的承上启下作用31第4节巴特对商品社会的符号学解码33第5节勒斐弗尔和德波尔的消费社会和景观社会批判37第6节鲍德里亚的符
2、号拜物教论42第3章审美文化转型:商品拜物教批判的文化结构49第1节文化结构的形态流变概述49第2节传统文化形态的哲学美学特征55第3节传统文化解体的历史原因58第4节大众文化——传统文化解体、经济商品化的产物613第4章审美观念转型: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悖论64第1节传统审美观念的逻辑起点与思维模式64第2节现代审美观念的突围66第3节商品拜物教问题的文化逻辑起点及其悖论69第4节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开放性76第5章大众审美文化与商品拜物教批判80第1节大众审美文化的共享性、相对性与霸权性81第2节对审美文化的文
3、化政治批判83第3节现代艺术与商品拜物教批判86第6章商品活动与审美活动之相互关系94第1节商品活动与审美活动的差异性94第2节商品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影响96第3节商品化:审美文化发展之悖论101余论审美文化与马克思106参考文献110(一)英文著作部分110(二)中文著作部分111(三)中文文章部分115人名中外文对照表1173-123-前言一个幽灵,商品拜物教的幽灵,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游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开篇写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简
4、短的语言立刻就把游荡的形象和追逐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开宗明义的形象化点睛之笔,给后来许多西方思想家以极大的启发,如阿尔都塞就以《黑格尔的幽灵》为名出版了自己的政治哲学论文集(参见《黑格尔的幽灵——政治哲学论文集(1)》,路易•阿尔都塞著,唐正东、吴静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德里达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其解构主义式的阅读,以《马克思的幽灵》为名,将马克思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异质性的幽灵(参见《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德里达著,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再比如同样
5、是法国学者的鲍德里亚,在他的著作《生产之镜》的前言中模仿《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语写道:“一个幽灵,一个生产的幽灵,游荡在革命的想象之中。……”(JeanBaudrillard,TheMirrorofProduction,TranslatedbyMarkPoster,TelosPress,1975,P.17.)这里仿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气,意在表明本书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自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第一次提出商品拜物教的理论命题之后,一百多年来围绕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精神进步的相互关系的思想争论中总是离不开它。就西方而言,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是资
6、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因此从这样的土壤中产生的人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中自然产生了商品拜物教的现象,也就构成了马克思以及他之后许多西方学者的理论探讨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最近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而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精神文化的变化和矛盾,也必然使商品拜物教这个理论话题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学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具体地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作为西方消费社会的成熟主流形态的大众文化,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呈高速态势的中国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作用,这也使得中国的文化理论界特别是艺术界面临着如何看待当代大众文化所发生的审美
7、观念变化的课题,而这个课题的解决在理论上就不得不溯源到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及其后来在西方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发展和演变上来。文化进入美学的研究视野,大致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们日渐熟悉的所谓当代审美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是指发展到当代的以审美属性为主的文化形态,它意味着人类文化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一种整体转型。从内容上看,即指从传统的精英文化拓展出大众文化。然而大众文化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事实上,早在20-123-世纪前半叶大众文化就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并且有许多西方著名思想家开始了他们的研究。正因为如此,本书在整
8、体上没有采用“当代审美文化”或“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概念,而采用了更具有包容性的“审美文化”的概念,以期从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中梳理并分析始于西方的大众审美文化,当然在论述的时候多少会涉及到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