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教学

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教学

ID:26968452

大小:569.0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1-30

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教学_第1页
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教学_第2页
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教学_第3页
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教学_第4页
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十九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参考书:1.雷斯涅尔等:《东方各国近代史》第一卷2.萨努西巴尼:《印度尼西亚史》3.伊凡诺夫:《伊朗史纲》4.安东诺娃:《印度近代史》1思考题:1.十九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2.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3.十九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特点及历史地位。2第一节印尼爪哇人民大起义一、荷兰的殖民统治:34三、爪哇人民大起义:蒂博尼哥罗领导的爪哇人民大起义从1825年7月爆发,到1830年3月蒂博尼哥罗受骗被捕失败,前后经过五年时间。根据起义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分之为前后两个时期。从1825

2、年7月德卡列佐起义开始,到1828年起义走向壮大,并取得一系列光辉煌胜利,是起义第一时期.1825年10月以带博尼哥罗为首的伊斯兰教封建王国的建立,可以说是这次起义的高潮。5从1828年3月起,荷兰殖民者增加了援军,改变了战术。在敌人军事进攻与分化瓦解同时并进的情况下,起义军先是遭受一些挫折,接着许多起义军的骨干分子陆续叛变投敌,古甫美、奇阿依、摩佐、申托特,蒂博尼哥罗的处境日益困难,起义军一路走向下坡,直至1830年3月蒂博尼哥罗被捕,起义最后失败,是第二时期。61825--1830年的爪哇人民大起义是一场由印尼封建王公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是有两个明

3、显的特点:①斗争自始自终由封建王公领导。②以“圣战”为号招,参加者总结这次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7①由于起义军的领导阶级是封建王公,就决定了这次起义不可能提出明确的反常反封建纲领,而只能披上宗教的外衣,打着“圣战”的旗号,从而就不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劳动人民参加进来,影响了起义队伍的再扩大。②封建王公的背叛,也是造成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1828年11月,带博尼哥罗的主要助手奇阿依·摩佐被捕后投降,1829年1月莽古美亲王背叛起义,10月青年将领申托特率军投降等等,这一些人的属节背叛严重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也给起义队伍造成了极大的混

4、乱,动摇了起义军的军心。8③蒂博尼哥罗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对敌人的轻信也是造成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1826年10月,带博尼哥罗错误地率军攻荷军总部队在地梭罗,结果在10月15日梭罗附近的卡富克战役中。带博尼哥罗负重伤,起义军遭受重大挫折。又如1830年3月,带博尼哥罗轻信荷军司令德、科克,前往马吉冷与敌谈判,结果却遭荷军逮捕,起义最终失败。9尽管如此,1825--1830年印尼民族大志义毕竟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在印尼的殖民统治,消耗了政府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这次大起义也揭开了十九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运动的序幕。10第二节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一、卡扎尔王朝统治

5、下的伊朗:11二、巴布教徒起义:12巴布教的创始人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1820--1850)出身于设刺子一个商人家庭。成年后先从事商业活动,并信奉了伊斯兰教在伊朗的一个新教派--谢伊克派;谢伊克教派的首领死后,他成为该派领袖。谢伊克教宣称,已近千年不见的伊斯兰教救教主--第十二代教长“马赫迪”即将降临,消灭人间的不平,建立正义王国。1844年,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自称“巴布”(阿拉伯语、意为“门”),意思是说救教主马赫迪的意志将通过此门传达给人们。13从1848年以后,巴布教徒转向下层群众宣传教义,立即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巴布教徒队伍迅速扩大,

6、起义形势日渐成熟。14伊朗1848年--1852年的巴布教徒起义,主要有三个中心,即赛克.塔别尔西陵墓,津章城和尼里兹。其中以津章城第一次起义(1850年)最为壮烈和声势浩大。大起义从1848年十月开始,到1852年春最终宣告失败,此后,巴布教转而采取恐怖手段,但不久也遭到残酷镇压。15巴布教徒起义是一次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汉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义的矛头虽然直接指向伊朗封建王朝,但起义是在伊朗论为半殖民地的情况下发生的,伊朗的封建王朝在这时已成为外国殖民者奴役人民的工具,因此,这次起义在客观上也是有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16轰轰烈烈的巴布

7、教徒起义被伊朗封建反动政府淹没在血泊中了。追究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17第一、掌握这次起义领导权的是商人和伊斯兰教的下级阿訇,他们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纲领口号,因而就不能广泛地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参加到队伍中来。这就使起义者的群众基础还不够坚实,力量还不够强大。在斗争开始以后就显得力理对比过份悬殊。如赛克、塔别尔西陵墓的起义者最多也只有几手人的队伍,而政府军则以一万多人的绝对优势兵力进行进攻。又如津章,起义军最多时也不过一万多人,而政府用于镇压的军队则多达三万余,尼里兹的情况也是如此。面对不

8、断增加的敌人,起义者却不能得到补充。失败就成为不可避免。18第二、当时的伊朗既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