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56971
大小:51.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绘本《爱心树》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绘本《爱心树》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材介绍: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一段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而文字的布局也富有动感,“采集树叶”几个字,就像是树上的叶子正在悠悠飘落。图
2、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掳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了解《爱心树》内容,走近经典图画书。2、通过讨论,探究《爱心树》内涵,了解经典图画书。 教学过程:1、赏读封面,了解作者,观察环衬。(1)赏读封面。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封面上画的是什么?而后猜想故事主要说了什么呢?这种嫩嫩的绿色,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呢?(2)了解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1930-1999),享誉世界的诗人、卡通画家、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
3、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无数,其儿童诗集和图画书风靡整个世界,绘本作品更是幽默温馨,简单朴实,其中含有着淡淡的人生讽刺与生活哲学,不只吸引儿童,更掳获了大人们的心,让他的作品跨越年龄层,成为值得咀嚼回味,一读再读的不朽经典。他的绘本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仅美国本土的销量就超过1800万册。谢尔以正是以《爱心树》(thegivingtree)一书轰动文坛,奠定了自己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失落的一角》(图画书历史上最为简单的一本书) 、《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往上跌了一
4、跤》等。(3)观察环衬。大片的白色让你想到了什么?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谈。其实大片的白色空白环衬是为了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而留下充分的空间。就让我们带着种种想象走进爱心树。 2、读文赏图 以问题激发想象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瞧,画家还没有画完整呢!靠我们班上的小画家来说说你如果画这棵大树,你会画什么样的大树呢?(生想象说)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看着这个顽皮的小脚丫,猜猜它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生说)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教师读故事,这棵树给男孩儿带来了什么呢
5、?它会和男孩儿玩什么游戏呢?(生想象说)第四——十面:和学生一起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第十一面:悄悄地,小男孩儿爱上这棵大树了,因为这棵树给男孩儿什么乐趣呢?回顾前面的情节。第十二面:回顾后,小结小男孩儿非常非常爱它。小男孩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对大树的爱?在树上刻下他和大树的名字。所以大树很快乐。学生跟着读。 板书“小男孩”、“做游戏、吃苹果、躺在大树的怀里……”第十三——十五: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 ,没有来捉迷藏了 ,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第十
6、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教师读。第十七——二十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教师读。突出读“大树很快乐。”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只剩树干了还是很快乐呢?学生说。板书“少年、青年”“摘苹果、砍树枝”第二十一——二十二面:师读故事,只留下了孤零零的树墩了。第二十三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只剩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呢?学生说。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大树墩心坎里却怎么样?学生说。 板书“中年”“砍树”第二十四——二十六面:师读故事。大树很快乐,为什么还是很快乐
7、?因为它能让孩子坐在它的上面休息呢! 板书“老年”“坐在大树墩上休息” 3、联系生活 激发情感(1)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快乐,给你幸福,给你爱心呢?(2)假如你走进故事,来到爱心树下,爱心树给你带来这么多的快乐,你会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3)如果你是大树,你愿意成为这样一棵不断付出,不断给予的大树吗? 4、课外延伸,集体创作爱心树师生集体创作爱心树, 每个人都写一张“感恩卡”来当做树页,贴在墙报上的爱心树上,在“感恩卡”上写下感谢一直为你付出的人的心里话。 5、小结故事,提升情感认识 这个故事虽
8、然不长,但却道出了“施”与“受”之间的真谛,充满了温馨,也略带一点忧伤,让我们深深地感动。爱心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以及不断为我们付出的人们一样,因为对孩子的爱而不断地给予,也因为给予而感到真正地快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