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

ID:26955306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_第1页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_第2页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_第3页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_第4页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小说的探讨1如何看待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鲁迅是现代小说之父,他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而又概括了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典型形象。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在众多篇小说中,鲁迅小说独占4篇。我认为这是由于鲁迅在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和对于中国现代白话的突出作用决定的,更是因为它能适应中学生知识和思想的发展水平。1.1鲁迅的现实主义风格: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用他的笔显示了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特色。鲁迅的作品,不仅以其革命民主主义观点、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显示着他的创作与我国传统的进步文学的深刻联系,而

2、且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明着五四新文学和我国古典现实主义作品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2鲁迅小说中的典型化人物:环境、情节、人物作为小说的三要素,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广大教师重视着。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很能打动学生。周遐寿《鲁迅小说的人物》一文中谈到:“其艺术感染力,如果并不是在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而在具有广泛的类型人物上;那可以说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委掉,变成旁观者,而是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这样的艺术效果,真正体现了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1.3鲁迅对于孩子的关注:“儿童的情形,便是将

3、来的命运。”(《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预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便可以推测他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热风·随感录二十五》)因此,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可见鲁迅对于孩子的关注。同样,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形象鲜明的儿童形象。如《故乡》中的闰土,作者以热情饱满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光彩照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社戏》中的双喜、阿发等小伙伴,他们聪明、机敏、勇敢、能干、而且淳朴、善良,各个人物栩栩如生。他们不光能引起孩子们的喜爱,更能够刻画儿童的心理,塑造儿童的形象,为儿童今后的成长起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

4、让鲁迅的名字深入他们的内心,让鲁迅的作品陪伴他的一生。正基于此,鲁迅的作品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的。1.4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回顾鲁迅的一生。不论是科学救国、医学救国还是文艺救国,爱国是他思想的主旋律,救国救民是他的目的。如《孔乙己》等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一件小事》中“我”情绪的波动,不都是因为所谓的国家大事吗?2基于以上原因就决定了鲁迅作品在中国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鲁迅作品在教学中就一帆风顺了。相反,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等等原因,教师们遇到了诸多问题,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2.1鲁迅作品难懂:我认为造成鲁迅作品难读的原因

5、有二:一是语言形式与今天的有差别;二是其文本内容本身不易理解。2.2鲁迅作品具有局限性。首先是内容的局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动荡中。太多的历史事件发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使得文学革命发展成了革命文学,文学的功利性被极大的强化了,爱国、救国、与敌人斗争成了当时文坛的主旋律。鲁迅作为一位战斗在最前沿的民主战士,这种写作动机就可以理解了。“毁坏这铁屋”成了他写作的目的。就连鲁迅本人也说“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是可想而知了”。虽说是他的自谦之词,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其次是形式的局限:《狂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出现在现代文坛之后,鲁迅就一

6、直在学习探索白话小说写作形式,《药》、《一件小事》、《孔乙己》、《故乡》等等,均显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不妥之处。如《故乡》中的“我”想说太多的话。……太多的模仿的痕迹不一定适应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我认为,就像一只高脚杯中盛着绍兴老酒。它毕竟不是中国本土的东西。3鲁迅小说的教学初中语文书中,收录了鲁迅以下的小说:1.《一件小事》;2.《社戏》;3.《故乡》;4.《孔乙己》。它们都收在《呐喊》中,都有其异同点。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简单对待,应加以区别。不同的文章有其各自的处理方式。3.1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适宜做写作训练。各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

7、,恰倒好处。《一件小事》中的人力车夫的一句“你怎么了?”“扶”、“仍然搀着”那老女人“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寥寥数笔,就勾落了一个勇于负责,正直无私,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人物形象传神。而在塑造孔乙己这个科举制度的殉葬品的时候,作者又调动了多种描写方法。“窃书不能算偷……窃书!”的申辩;又脏又破的长衫的束缚;排出九文大钱的得意……使得这个人物呼之欲出。再如《社戏》中双喜对长辈心思的了解,在小伙伴中的一呼百应等等性格特点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啊发啊发,……我们偷谁家的呢?”……这些人物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