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

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

ID:26950374

大小:44.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1-30

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_第1页
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_第2页
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_第3页
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_第4页
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用保证与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创造财富——担保行业的基本理念1.风险是消耗财富的重要原因(1)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2)社会风险、自然风险与经济风险2.风险管理能不能创造财富36(1)减少、控制风险就是增加财富(2)有条件可控、可防风险的特征3.保险是防范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1)大数法则决定其保证能力和盈利能力(2)各类险种是各类风险经验之总结4.信用保证担保也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1)信息不对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决定信用风险36(2)信用保证是出借信用能力(形成或有负债)是一种金融活动(3)信用风险可控—

2、—创造财富的基础二、信用与信用能力1.信用的概念与抽象性(1)社会、经济领域通行的概念(2)经济领域的信用必须价值量化2.信用能力(1)信用的价值量36——信用能力(2)信用能力——未来期限内偿还债务的能力(3)借出的信用能力也需要偿还3.偿债的基本形式和特殊形式(1)现金流——现金是偿债基本形式(2)物权变现是偿债的特殊形式4.信用能力认识评价的一般方法以财务状况为核心的评价系统36(1)财务状况重点分析的是已发生的经济事项;(2)未确定性和非准则性会计处理隐含风险因素;(3)不良贷款造成原因:关系、舞弊

3、、官办和评价系统缺陷;(25%、8%)(4)对未来期间内偿债能力分析薄弱是风险的重要原因。5.信用担保应当选择探求新的评价方法36三、信用保证能力评价的重点1.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评价系统——对企业可持发展能力的判断分析——中小企业(1)企业核心能力:人的素质、制度机制、技术技能——成长性、成熟性、创新性——市场(2)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长性、先进性、创新性——市场(3)传统性企业:品牌、品质、创新——市场36(4)正确评价成长性企业的财务、资产现状:亏损、实物资产少、资本实力小(5)企业持续发展政策、环

4、境、市场分析2.现金流分析预测——期间偿债能力的基础依据——首要偿债源(1)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下,考察一个期间的偿债能力(2)经营性现金流的直接预测分析36周期内销售收入——应收账款——付现成本净流量(3)经营性现金流的趋势分析预测销售收入现金应收账款存货付现成本现金流量金额周转期金额周转率金额周转率金额付现率流入流出净流量前二年36前一年当年预计期间内(4)经营性现金流综合分析预测市场分析预测36合同订单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趋势预测3.可变现资产分析——偿债能力的资产保障——第二偿债源(1)信用物权—

5、—反担保物权——代表物的偿债能力(2)资产评价——价值与变现房地产:产权清晰,变现值基本有保障存货:流动可控,变现值基本有保障36票据:无形资产:专利、专用技术、使用权(3)抵(质)押物的意义、作用四、企业调查分析评价内涵1.企业技术状况分析评价(1)技术来源分析;(2)技术创新性分析;(3)竞争力适用性分析;(4)科研技术装备分析;36(5)科研经费分析;(6)技术储备分析;(7)科研人员素质分析;(8)技术成果的收益性分析;(9)技术先进性分析;(10)技术专利价值分析;(11)技术状况综合评价;(12

6、)特别关注事项。2.财务状况分析评价(1)会计报告质量分析(2)财务状况综合指数分析(3)资产状况分析36(4)负债状况分析(5)盈利状况分析(6)所有者权益分析(7)现金流分析(8)财务状况综合评价3.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分析评价(1)经营管理状况(2)产品状况分析(3)市场需求分析(4)产品竞争力(5)销售合同分析(6)经营综合评价364.法人代表个人信用调查分析评价(1)基础素质分析评价(2)管理能力与经验分析评价(3)技术功底与研发组织能力评价(4)个人资产状况分析评价5.专项特别分析评价(1)特点突出

7、的企业分析36(2)特有技术优势分析(3)需特别评价的专项资产和无形资产分析评价(4)评审人员自定义专项特别分析6.担保预期效应分析(1)实际用途(2)预期经济效益(3)预期技术进步贡献分析(4)预期社会效应分析367.担保方式选择与反担保方案(1)担保方式选择分析信用保证担保:技术调查、财务状况分析、经营销售分析、专项调查分析均定性为优良抵(质)押物(或第三人反担保)保证担保:综合状况一般放弃担保:综合状况较差(2)反担保方案抵押物反担保36质押物反担保组合反担保自然人反担保法人反担保8.后管理制度(1)

8、月报(2)季访(3)分析(4)稽核五、信用担保机构的运作机制1.项目评审的系统与经验的结合原则(1)统一规范的评审模式信息采集——结论36(2)项目经理自主的经验评价(3)一般与个别2.机构设置的制衡原则(1)初审——评审——决策(2)评审——法律审查——稽核(3)责任——权力——绩效评价——风险准备3.项目甲、乙角互助互审原则36(1)甲、乙互为责任主体(2)互助采集信息(3)评审互查、承担检审责任4.整体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