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42652
大小:648.0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30
《《教育主体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教育主体论[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主体的内涵及主体与客体的复杂关系,全面理解主体的内在规定性及其发展过程,学会运用哲学主体论的理论考察师生关系历史发展和演变的内在逻辑,深入把握主体间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对形成和提高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深入理解主体间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对形成和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意义,难点是对主体间哲学理论的准确把握及对主体、对象、客体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主体是?教育主体是?主要内容第一节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
2、发展第三节教育主体的认识和形成第一节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一、主体、本体和实体1.“主”或“主体”的根本含义是“中心”“核心”“根本”“本原”。2.本体是世界的本原,创造世界的根源或世界形成的根本原因。3.实体是过程中的要素。4.主体是过程中的根本要素。5.主体和实体是本体的根本要素。6.实践是过程,人是主体和实体。第一节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二、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认识者和实践者。人不仅认识和实践客体对象,而且也进行自我认识和实践。客体——不具
3、有主体性的自然和社会事物主体——具有主体性的人。认识和实践的对象第一节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在任何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作为实践和认识活动者、行为者的人是主体;而作为实践和认识对象的世界、事物和人是客体。----李德顺三、主体和客体(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永远是主体自然永远是客体(二)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近现代哲学认为,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三)在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物的关系中,人既可能是物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物的客体(四)人不仅是物的主体,是他人和社会主体间的主体,也是自身的主体第二节主体性
4、及其理解的发展一、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主体是认识、实践和追求价值的人,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这个过程就是人的主体化过程。人的主体性具有人类及其个人实践发展的必然性。但人类及其个人如何发展,成为怎样的主体则是人自由选择或自为的建构。人的主体性是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人对主体性的自我认识也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二、主体性即人的自为性和为我性主体和客体都具有潜在发展性的客观存在,主体是具有主观性的客观存在,客体是不具有主观性的客观存
5、在。主体性不是人的自在性,而是人的自为性、自由性。人也是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题存在。——马克思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1.自在和自为是黑格尔的用语,指概念发展的两个阶段2.在自在阶段上,潜藏于概念之中的对立元素,保持着原始的性;3.在自为阶段上,这些潜藏着的元素开始分化、区别,对立也就显现出来。4.同一个东西从自在阶段到自为阶段的发展,是存在到思维的转化,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是由“自在”到“自为”的过程(一)自为是指人为性、自由性、选择性、自觉性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
6、解的发展(二)自在是人的自然性、必然性1.必然是指客观规律的规律,自由是指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并用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存在状态,二者是辩证法的一对范畴。2.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3.必然王国是指人们掌握客观规律前盲目地受客观规律支配境界,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后自觉地运用规律改造世界的境界。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恩格斯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三)自在
7、逻辑先在性逻辑先在性,是相对于时间先在性而言的,是指事物之间的“逻辑”上的优先地位。分为“自在的逻辑先在性”和“自为的逻辑先在性”两种。自在逻辑先在性是指,事物的本质对于事物的现象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即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存在。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四)自为逻辑先在性自为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是指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和自己的自觉状态。主体对客体的“优先地位”,只能是一种“逻辑”上的先在性,而决不是主体的感情、意志、思维等等在“时间”上先于客体而存在。第二节主体
8、性及其理解的发展三、主体性及其认识的发展(一)“天人合一”的自然人或非主体人人是世界的主体、本体和实体,无论人是否有这种意识,人都是如此。亚里士多德认为人追求自由的特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的体现,并不是人的自觉自为特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同样认为这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必然表现,而不是人自觉自为的结果。反映了人的主体性要求和特点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二)“我思故我在”和“人为世界立法”的理性主体1.理性含义的历史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16世纪——18世纪——19世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