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33251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轴对称图形新授课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轴对称图形”新授课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上外西外纪婷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设计者纪婷时间10.27班级三9教时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2.在动手折合观察的过程中认识、找出对称轴。3.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制定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本单元几何小实践中,这节课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以及总结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学生状态的分析:学生之前对生活中的对称物体只有表象的概念,本课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促使能以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研究图形,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教学
2、重点: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会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认识对称物体二、认识轴对称图形1.猜谜游戏(多媒体出示)2.提问:它们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对称的物体?1.谈话:把这些物体画在纸上,就得到这样一些平面图形。由观察、发现联想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42.小组合作,把这些图形对折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指名汇报:(1)是怎么折的?、(2)打开以后,在原来的图上留下了什么?(3)折痕两边出现了什么情况?象这样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在数学里就叫做完全重合
3、。板书:完全重合这节课研究轴对称图形。揭示课题:板书轴对称图形齐读轴对称图形的概念。3.奖杯图。指名汇报小结: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4.飞机图:比较说明:飞机图和其它两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追问: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5.跟进练习根据给出的图形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思考:同桌用完整的话互相说一说为什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学生自行操作后请学生一一汇报、集体校对指导不能把物体的对称特点与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对称性”是某些物体的特征,“轴对称”是部分平面图形的特征。注意
4、培养学生有根有据的说话4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拓展延伸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依据是什么?1.几何图形的分类动手操作,把给出的几何图形分类并说明理由。在比较折痕时揭示对称轴的含义。完成课本P54第一题,画出物体的对称轴。2.猜一猜:根据字母的一半猜字母。3.根据另一半画出另一半,使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提示:找对称点。谈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收获。1.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体会对称美。2.根据剪纸艺术自行设计轴对称剪纸作品。。特别说明3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原因。先说说自己的体会,再进行创作。通过比较说明再次明确轴对称图形
5、的特征,让其加深印象。这里只对图形个案,即只对这个三角形、这个梯形、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五边形进行判断,不对一类图形的整体进行判断。激发学习兴趣,再次体验轴对称图形是很多的。再次体会对称美,体会生活中为什么经常有对称的物体、轴对称的图形,培养对数学的情感。附教学反思:4本课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能以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研究图形,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我的教学设计线索是“由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几何对称图形——生活中的对称美”。在设计时我注意到几个问题,供大家一起讨论:1.教学例题时,
6、不能把物体的对称特点与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对称性”是某些物体的特征,“轴对称”是部分平面图形的特征。正如奖杯是对称的物体,画下来的奖杯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奖杯这个物体不是轴对称图形。2.要求学生利用初步的概念进行判断,这里只对图形个案,即只对这个三角形、这个梯形、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五边形进行判断,不对一类图形的整体进行判断。所以,教学时我特别注意到语言的准确。教学时要说“这个三角形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四边形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不要随意说成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具有轴对称特
7、征的。 3.最后我还是加入了一些生活中对称图形的欣赏,选择这些素材有三个目的: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再次体验轴对称图形是很多的,只要注意观察,经常能看到。二是通过一些汉字和交通标志,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三是体会对称美,体会生活中为什么经常有对称的物体、轴对称的图形,培养对数学的情感。通过这节课大家也给我指出了一些不足和可以调整的地方,如:一是开始的猜一猜环节可以出图形的1/4,更加激趣。二是在讲解对称轴的地方过渡得太快,应该缓慢一点,先讲清楚对称轴得画法,再过渡到数对称轴,突出由简到难的过渡。三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还
8、要注意联系实际,比如轴对称图形跟物体的颜色无关,指导说明在纯数学里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不同的,让学生有所感悟。(上外西外纪婷)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