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ID:26925845

大小:7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30

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古代汉语教学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深奥、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据此,古代汉语的教学,要从内容上把语言知识和其所记载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把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相联系,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多进行探究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学习,利用现代化教学仪器传播声光色影的教学信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问题对策【Abstract】ThemaincauseoflowefficienciesAncientChineseteachingisthatteachingcontenti

2、sprofoundandboring,traditionalmethodscouldnotmeetthedemandofcollegestudentswhoiscultivatedbythemodernteachingconcept.Accordingly,inAncientChineseteaching,wemustcombinethelinguisticknowledgewiththesociallifeasrecordedbytheminthecontent,andcontactthelanguagelearningandapplication,and

3、respectthecharacteristicsofstudents?漠learning,anddomoreresearch,practicalandactivelearning,andusemodernteachinginstrumenttoincreasetheinterestofteaching.【Keywords】AncientChinese;teaching;problems;strategies【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2015』GB397)。【中图分类

4、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8-02古代汉语这门传统的课程,其学习内容是深奥和枯燥的古代语言和文化知识,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有独立思考习惯、尊重自我感受的大学生,面对受21世纪声光色影环境影响下的喜娱乐、尚实用的大学生,越来越失去它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如何丰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开发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古代汉语教学方式,是古代汉语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即从这几方面论述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把语言知识及其所记载社会生活相结合,丰富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古代汉语课如果是纯粹的学习书本上的语言

5、和文化知识,必然给人枯燥、乏味之感。但是语言是生活的工具,更是社会生活各种内容的载体,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把学习语言知识和了解其所记载的社会生活相结合。语言文化知识多是抽象的规则与道理,但是与语言文化知识相关的社会生活图景却是一幅幅血肉丰满的画卷,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既能将语言文化知识感性化,也能丰富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如古汉字构造章节,学习“父、斤”的字形和字义。“父”是“斧”的初文[1],古代用手拿石斧的形象表示父亲的概念,甲骨文形体为,是一手持拿石斧之状,斧已经简化成一段直线,金文形体为,字形右边是一只手,左边是上锐下圆的斧头的形状,但是到斤的字形,

6、可以看出装了柄,这是先民在使用工具的时候,一开始直接使用的是不装柄的工具,但是这对手的冲击和磨擦比较大,于是人们又在工具上装了柄[2]。所以,父和斤这两个字互相关联的古字形,是对当时人们使用工具的和改造工具的劳动生活的反映。如在《齐晋鞍之战》一文,可以结合“斤、戈、干、矛、盾”等众多的武器再次温习通论部分所学的古汉字的构造,通过有关兵器的汉字感受古代的战争文化,在讲解这些古代兵器的用字时,可以介绍使用这些兵器的古代战争的特点。古代的战争大多数是士兵与士兵之间近距离的博斗,使用的主要是长杆的兵器,用长杆的兵器能扩大攻击的范围并给人以更多的安全感,而“斤、戈、干

7、、矛、盾”这些兵器也都是代有杆的。有了这种对古代战争特点的描述,学生对这些兵器及相应汉字的形体的特点也就有了更形象的感知。除了将古代汉语的知识与古代生活结合,还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不少古代生活风俗的遗存。如《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介绍“郑武公娶于申”,郑武公不在本国内娶妻而要到郑国去娶妻,除了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也是同姓不婚的婚姻习俗,因郑伯姓姬,且居郑国者都为姬姓百姓。这种整个邦国同姓以及去邦国之外娶妻的现象很好的保留在我国农村,比如不少村落名称以姓氏命名,如“张家庄、李家寨、王岑、杨寨”等等,且整个村子也大都是这个姓的村民,如有少量异姓者也是后来迁入的,自然

8、状态的婚姻嫁娶上,都是本村小伙子、姑娘与邻村或是更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