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80757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试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体系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体系 论文摘要:根据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建立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的体系。切实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储备打下了理论、技能和方法的基础。 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对于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大学体育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实
2、施素质教育,建立以强身育人、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的模式体系。我校公共体育课程从2000年已开设了健美操选项课,而传统的健美操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出现了学生考试时练习,考试完就忘记的现象,没有使健美操这一项目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一项技能。 1 研究建设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健美操作为独立的体育运动始于“简·方达健美操”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末。它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
3、它体现了学生自身在力量、柔韧、协调、节奏感、审美及表现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学校诸多体育选项课中,健美操课程特受青睐。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授课内容和形式上没有适应该项目的特点,造成了学生学的时候会,学过就忘的现象,更不用说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了。为此我们成立了教研教改课题组,努力找出问题根源,探讨建设出一套适合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的模式。 2 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现状与缺陷 2.1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目前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专项的形式开展教学,每个项目分为初级班和提高班两个课程班,学生最多进行两学期72学时的健美操学习就
4、要转换其它专项课。采用的教材是《大学体育》,无法做到按专项给学生配置教材。教师授课采用的是专项课程教材,《大学体育》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一个专项做出比较详细的介绍。这就使学生的专项理论的提高受到限制。在健美操整个循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完课堂上教授的动作后,课后复习资料不全,造成学生只会做动作但不能准确地知道动作的术语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所学动作所记无几,自己又缺乏创编新的健美操动作的理论基础,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与保持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2.2教学模式陈旧 健美操“内驱力”的项目特点更容易采用单一的“完整示范——讲解——分
5、解示范——学生练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已形成了惯例。课堂上教师将一套动作填鸭式教完,学生只是机械的“拷贝”老师的动作。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2.3场地、场馆受限制 由于近几年学校扩大招生,同~单元上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用于教学和训练的健美操馆只有一个,还要保证体育系专业学生上课。公共体育课只能轮换进入馆内上一、两次课或全部在室外上课。 3 实验研究 3.1研究对象 河南理工大学非体育专业2005级、2006级健美操专项班学生,从2006年9月进行了一年的教学实践,各年级每周2学时,共72学时。 3.
6、2实验结果 对参与实验的2005级、2006级健美操专项班学生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将2005级(二年级)与一年级时成绩、2006级与其人校摸底测试成绩对比分析,96%的学生身体素质相应提高,体现了素质锻炼的实效性,96.6%的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并达到全勤上课;92%的学生在创编能力的测试中交上了合格的答卷,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70%的学生代表本系参加校体育节健美操规定动作比赛。 4 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体系的建设 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7、及相互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如何安排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这样,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师生的不同安排就构成了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构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健美操专项教学模式的结构包括五个因素。 4.1构建新体系的理论依据 我们课题组就全国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改革问题进行了研讨,确定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总目标: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核心。强调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8、4.2新体系的教材内容 体育课程教育必须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课程教材内容选择的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