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始祖文化传承和传播和现代路径

中华始祖文化传承和传播和现代路径

ID:26878951

大小:7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9

中华始祖文化传承和传播和现代路径_第1页
中华始祖文化传承和传播和现代路径_第2页
中华始祖文化传承和传播和现代路径_第3页
中华始祖文化传承和传播和现代路径_第4页
中华始祖文化传承和传播和现代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始祖文化传承和传播和现代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民族始祖文化产业的伟大使命(下)中华始祖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现代路径李泽生由以上分析可知,民族始祖文化来自于创世神话,是一个民族在文明初创时期形成的文化性格和价值追求的文化萌芽,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人类认知和传播形式的影响,因此,对始祖文化的学术研究还应从历史学、哲学、美学、心理、文学、建筑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以避免在始祖文化研究、解读中出现泛化和狭隘化。所谓泛化,是指将始祖文化与一切文化内容联合起来,将始祖文化内容无限扩大化,使其陷入包罗万象的大杂烩;所谓狭隘化,是指将始祖文化体系与内容仅限于历史与考古

2、的框架内,将始祖文化无限“神圣化”,使人无所措手足,“动辄得咎”——这正是我国学界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文化的本质内容是“人的去自然化”,特点就是传播与传承,本文旨在论述文化的特点,即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传播是指空间上的含义,传承是指时间上的承续。能够使文化得以传播与传承的载体很多,现代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就是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是文化,是文化的一个亚类,但绝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是一个组合品,具有自身独立的完整性。旅游文化是传统文化凝结在旅游中、通过旅游实践才能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文化旅游的实质则

3、是旅游,它的实践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一、古代旅游文化观念的形成与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传播(一)旅游历来是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载体之一尽管我国的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热潮,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气象;旅游业的发展也受世界旅游热的影响,逐步形成与世界旅游业接轨的趋势,但是,“旅游”一词却并不是“舶来品”;旅游活动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发展史

4、,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起西方学者就旅游所下的定义及阐释,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的旅游;而中国的旅游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几乎人人都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训。“旅游”一词,最初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的《悲哉行》诗云,“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初露晓凝津。时缨起稚叶,蕙气动初藏”。到唐代,旅游一词即频繁使用于诗文之中,如韦应物的《送姚孙还河中》诗曰,“上国旅游罢,故园生事微”;张籍的《岭表逢故人》,“过岭万余里,旅游经此稀”;白居易的《宿桐庐馆

5、同崔存度醉后作》诗曰,“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等。“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正义》,“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句中的“观”亦有“观察”、“观光”之义,“人文以化天下”侧重于教化之义,故汉代刘向的《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指的是倡仁义以兴教化的意思。将“旅游”活动与“文化”现象结合起来考察,会发现中国的传统旅游活动,具有丰富的众多的形式内容,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国传统的旅游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旅游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传

6、统文化又丰富着旅游活动。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及至民俗等等,都与中国的传统旅游活动结合得十分紧密,旅游仅是其外在行为,文化则为其内涵。它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方面,使旅游活动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意蕴。(二)古代旅游观念理论的形成1.来自于旅游实践的儒家比德观先秦时代,没有旅游一词,但在文人雅士中却存在早期旅游形式。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思想与道家的“逍遥物外”、“无为而治”的消汲避世思想从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出处去就的行为与立场。在旅游活动中,儒家和道家的观念也是各有其

7、丰富内容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游”的问题上,也强调“经世致用”。虽然,他一方面说“父母在,不远游”。但另一方面,他又主张“游必有方”,也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话颇有些哲理,因为它将自然界的山水与人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视流水能赋予人的灵性与智慧,山岳能赋予人的宽厚与仁慈,有一种比况、象征的意义。孔子曾面对滔滔而逝的流水,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合昼夜”(《论语·子罕》)。孟子也曾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这两例都说明了儒家将登

8、山临水的游的活动与哲理感悟联系起来,从而体味其中的深意。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载有孔子和其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大意是说,子贡问孔子,君子为何见江河则一定要驻足观看呢?孔子答道,君子应用水来附比德行。你看水流各处而无私心,它像德;水滋润万物生长,它像仁;水由高向低流淌,它像义;水深难测,它像智;水奔深谷而无畏,它像勇;水虽柔弱,而无处不到,它象征明察;水容纳一切而不辞让,它象征宽容;水洗涤不净之物,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