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

ID:26873351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  _第1页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  _第2页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  _第3页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  _第4页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  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刍议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于是,生态与环境日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生态理念及其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亦已成为世界各地规划研究的热点。有鉴于此,本文借鉴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和规划思想,深入探讨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选址实践意义,深刻认识如何从环境与自然中获得知识与信息并将之运用到城市规划当中,从而在规划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亦保护自然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期为四川灾后重建提供对策借鉴,达到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城市;

2、选址;防灾减灾    1引言    《北京宪章》提出,人类尚未揭开地球生态系统的谜底,生态危机却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并不拥有自身所居住的世界,仅仅是从子孙处借得,暂为保管罢了。我们把怎样的城市和乡村交给他们?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的出现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而恰当的选址是城市得以建立的基

3、础和前提,要兼顾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要求,它们与城市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选址包括相对位置(大位置)和城址(小位置)两个方面,相对位置是城市在全国范围所处的地域,它是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地理因素,决定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前途,但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并不一定有直接影响。城址是城市所在的地点,主要受周围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作为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它不仅影响城市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    2我国城市选址思想的历史借鉴    我国是城市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城市历史和丰富的城市选址与规划思想。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

4、经积累了一些选择环境的知识,居住地点基本上都选择在河流沿岸的台地或阶地上;或河流曲流的地形部位;或依山傍水,背风向阳之地;或大河下游平原的土墩上;或沿海岸边的高阜冈丘上。此时人们对环境的选择大多数是有意识的选择,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环境选择思想。例如,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另外,周代曾多次迁都和营建新邑,每次都要相地,勘察地理环境是否合适。此后历代都有都城(或城市、乡村聚落与家庭

5、)选址的理论。  而我国“择中”、“相土”、“形胜”等城市选址思想则形成于先秦时期。所谓“择中”,即“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是先秦时期都城选址的一条重要思想。“择中”的观念发端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史记集解》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帝王所都之地就是“中”,所建城邑就叫“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中商——大邑商居土中”之说,“土中”即大地的中心。到春秋战国时期,“择中”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管子·度地》曰:“天子中而处。”《吕氏春秋·审分览》曰:“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相土”之城市选址思想的形成,则是由于古代中国

6、以农立国,城市中又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包括奢侈的统治阶级和数量庞大的军队,必定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因此,城市人口所需宜尽量就地解决,土地是否肥沃、宽广便成为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形胜”,《辞源》则解释为“地势优越便利,风景优美”。《荀子·疆国》云:“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先秦时期“城乡统一、规模适度、合理布局”的城市建设思想与我们今天倡导的城市理论如出一辙、相辅相成。  以史为鉴,平原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地形有利、水源丰富、地形高低适中、气候温和、物产丰盈以及良好的山川河湖等自然条件是中国古代城市选址首先注重的因素,反

7、映了古人尊重、崇尚自然的观念和善于利用自然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处理城乡关系、确定城市规模和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思想与经验更突出地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科学的成就。    3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选址思考    生态学本是研究生物特性、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而生物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于是,生态与环境日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生态理念及其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亦已成为世界各地规划研究的热点。  对自然的再认识使人们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审视和批

8、判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我国政府也已认识到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