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

ID:26869635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  _第1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  _第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  _第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  _第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病机探讨【摘要】通过古今对浊毒、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探讨浊毒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浊毒在DR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R浊毒目损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R可能是气阴亏虚,痰湿瘀血蕴结,浊毒目损所致,其基本病理变化可能是“虚、瘀、毒”,浊毒目损可能是DR迁延深化、缠绵难愈的关键所在。【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浊毒目损;中医病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

2、最主要的眼部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DR发病率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外资料[1,2]报道,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达75%~80%;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出现DR,8%有严重视力丧失。国内调查[3]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眼病者占35.7%。DR因其高发病率、高致盲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DR的防治研究备受医学界关注。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浊毒”在DR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运用解毒化浊之品治疗DR,疗效确切,然而文

3、献却极少提及浊毒与DR的关系,笔者根据浊毒、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古今认识,拟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浊毒目损”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1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祖国医学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一名称,但对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早有记载。如张子和《儒门事亲·刘完素三消论》有:“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痒、痤痱之类”。《河间六书·宣明方论·消渴总论》记载,消渴一症可“变为雀目或内障”。《证治要诀》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三消论》:“夫消渴者,多变为聋、盲、疮、癖、痤、瘫之病”。根据其临

4、床特点,可将其纳入“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血灌瞳神”“暴盲”“蝇翅黑花”等不同的病症范畴,亦有称“消渴目病”者。中医学对DR病机研究较多,早期的研究[4]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肝肾虚损、阴损及阳、目失所养是DR发生的基本病机;心脾亏虚、因虚致瘀、目窍闭阻是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则为其证候特点。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5]是:一是阴虚燥热,耗气伤津,热灼络伤,一是久病致血瘀,气机不畅,二者均可致血行受阻,精血不能上注于目,目中气血瘀滞,精血不得正常输布,目失濡养,邪阻目窍而致目无所见。综观文献报道,对DR的认识

5、,无论早期或是现在的观点,持“虚”与“瘀”者占大多数,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滋养目络为基本方法。  2祖国医学对浊毒与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认识  古医籍对浊毒缺乏系统论述,散在于“浊”与“毒”的描述之中,目前认为[6],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浊毒之病理特性兼“浊、毒”两者之长,其致病更加广泛、凶险、怪异、繁杂、缠绵难愈、变证多端,甚至转为坏病。糖尿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病

6、范畴,浊毒与消渴的关系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早有阐述,《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灵枢·五变》:“余闻百病之始期,必生于风雨寒,外循毫毛而人腠理……或为消瘅。”“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刘河间《三消论》说:“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这些理论较为系统地

7、描述了消渴的发病机理:素体肥胖,痰涎壅盛和/或饮食肥甘,脾胃受损,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外感邪毒,脏腑功能受损,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可致消渴;五脏柔弱则正气亏虚,肺失敷布,脾不藏荣,肾不藏精,导致津液或精微输布障碍而致消渴;情志失调,肝气郁滞,肝失疏泄,脏气失和,气血津液代谢异常,阴阳水火调节失衡,消渴由生;淤血停滞,郁而化热,热盛伤津和/或气为血阻,津液不布而发消渴。由此可见,中医学理论认为消渴的发病与外感邪毒,痰湿、水饮、淤血等病理产物的代谢失常密切相关,而根据浊毒理论,痰湿、水饮、淤血等病理产物聚集日久均可化生“

8、浊毒”,因此,消渴的发生与浊毒密切相关,浊毒可致消渴,而消渴又可产生浊毒,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致病缠绵难愈,变证峰起,故有学者认为浊毒是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核心病机[7],但文献研究尚未发现浊毒与糖尿病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