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619
大小:520.5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7-07-16
《潘家湾隧道施工组织与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存档号:学号:200701046002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潘家湾隧道施工组织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2、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
3、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
4、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用表学生姓名学号200701046002班级10746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系部测绘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潘家湾隧道施工组织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要求:1、熟练准确的阅读施工设计文件和相关的资料。确定工程适用的施工工序。2、依据资料确定合理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使用计划。3、恰当进行施工现场的布置及施工方案的制定。4、熟练进行文字、数据处理工作,熟练运用CAD等工具软件完成工作。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1、11月30日
5、前完成初稿,12月25日左右进行毕业答辩。2、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3、查阅有关技术规范,参考相关工程资料。上网检索工程的施工案例4、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深入施工现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97.[2]邢凤岐.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3]黄绳武.隧道施工及组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4]韩同银.建设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5]陈敏杰.隧道
6、施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潘家湾隧道施工组织与设计摘要摘 要潘家湾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右线隧道起止桩号分别为:K35+230~K36+015,隧道长785.0m(明洞25米),位于R=1500的曲线上;左线隧道起止桩号分别为:ZK35+240~ZK36+030,隧道长790m(明洞25米),位于R=900的曲线上。左右线纵坡分别为-2.99%下坡,属中隧道。本设计包括了隧道的工程概况、施工组织、隧道施工方案、隧道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等。本隧道左右线进、出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左右线之
7、间设置了1处人行横洞,起点ZK35+637.94,终点K35+630。洞身及人行横洞路面均采用混凝土路面形式。隧道洞身按新奥法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筋网为主要手段,局部辅以型钢钢架、格栅钢架加强。隧道二次衬砌采用C25整体式现浇混凝土,个别地段如洞口软弱浅埋加强段和不良地质段采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另外,本设计还介绍了相关的质量、现场文明保护措施以及冬季、雨季的施工安排。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在隧道工程施工中新奥法设计已成为我国隧道工程中重要的设计方法之一。随着工程建设的蓬勃发
8、展,如何保证质量成为首要问题,所以施工中要使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严格正确的实施。在当今社会生命高于一切,在施工中尽量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在确保人身安全及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同时将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快速,优质的完成。关键词:新奥法施工;洞身开挖;施工质量;人身安全潘家湾隧道施工组织与设计目录目录一、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二、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