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ID:26855264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_第1页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_第2页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_第3页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论文关键词:创作特点;乐曲结构;交响性思维;表现形式  论文摘要:本文将试图从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乐曲结构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阐述贝多芬在创作中的交响性思维。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这首乐曲的创作上承袭了他的前人对奏鸣曲式的贡献,同时又追求最有效的方法来承载他的思想和感情。而在表现形式上又非常注重独奏乐器的音乐性与思想性。乐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方面,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贝多芬是跨越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

2、和浪漫乐派的音乐巨匠。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充分反映了前辈的成就,诸如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因素与巴赫深邃的哲理性和宏伟的气魄。如果从音乐风格的历史演变来看,他的创作从形式、体裁到风格都承袭了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音乐逻辑感、均衡感和以动机为基础材料构建“宏伟大厦”的方法。由于社会变革和自身的才能,贝多芬极大的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他一共写了七部器乐协奏曲,其中有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在这些作品中除了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属于他早期的

3、作品外,其余都是他在创作成熟时期所写的作品。他的这些协奏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协奏曲为贝多芬提供了一种大众喜爱的形式。最流行的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他的第三、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本文将重点介绍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一、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贝多芬最早萌生写小提琴协奏曲的念头是在1790年一1792年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间。这个时期贝多芬对他的学生约瑟芬尼·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厚的爱情,并在她家的

4、庄园里渡过了愉快的夏天。这首协奏曲的乐谱于1808年8月在维也纳首次出版。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创作手法上基本遵循了莫扎特在协奏曲中确立的一些原则,如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主题和双呈式部的写作手法。而贝多芬在这一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发展,如在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关系上,改变了以往在莫扎特协奏曲中乐队只起伴奏角色的做法,提升了乐队的作用,使乐队与独奏乐器共同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乐队所表现出强烈的激情和令人振奋的紧张度也完全有别于莫扎特协奏曲中意大利式甜蜜如歌的乐队音响。后人曾评论说这是首“由小提琴助奏的交响曲”。

5、其次,在独奏乐器的演奏技法上该乐曲也颇具特色,莫扎特或许认为协奏曲应该令人“赏心悦目”,要使“音乐行家和音乐爱好者都能够接受”,在演奏方面“不应太难”,这或许是由于音乐家对歌剧的偏爱。而贝多芬则是以交响性的思维来看待协奏曲的。他完美地继承了法国三位小提琴作曲家(维奥蒂、克罗采、罗德)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发展,在乐曲中加入了许多装饰性变奏与华彩性乐段,又在情绪发展方面与乐队保持着严谨的统一。二与全体乐队的顿奏使连接部显得激动亢奋。这是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副部主题由43小节开始至76小节,性格是温文尔雅的,作为

6、第一呈式部的副部在性格上比较相近,不产生对比,只是作为简略的呈式,待到以后的段落中再进行发展,因为第一呈式部具有引入的性质。结束部77小节至ss小节乐队在力度上由强渐弱,为独奏小提琴的出现做了铺垫。在第一呈式部中乐曲的主要主题都已出现,这也是双呈式部协奏曲的特点之一。第二呈式部(89?)小节。主部89到117小节与第一呈式部有所不同,在独奏的主部主题之前有一段(期而至的升D音却给乐曲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连接部(119?)小节,调性从D调至d调至F调到了E调作为向副部的过渡,连接部的材料先由乐队进行呈现,之

7、后再交给独奏声部,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其后的副部当中,这也可以显示出该乐曲的交响性特点。副部143?小节,先由乐队完整呈式副部主题,之后由独奏接过,副部主题明澈柔美,从容均匀,充满了温暖和喜悦,从主题形象上来看,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并不具有反差,性格相近,也可以看作是对一个形象从两个方面的描写。开朗而庄重的主部主题是形象的外部刻画,气,它的基本主题轻快活泼,富于动力,其间也间插着柔情的叙述,最后音乐在欢庆声中宣告结束。对于一首乐曲的了解,也就是对作曲家创作的了解,贝多芬在晚年对友人谈起创作的方法,他说“我的思

8、想从哪里来,它们是自己来的,直接来的也有见接来的,在宽广的大自然里,在森林里,在散步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清早,我受到某些气氛的激发,用双手捉住了它们,而这些气氛在诗人那里转化成语言,在我这里转化成声音,这些声音在鸣响着,喧哗着,咆哮着,直到最后我把它写成音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贝多芬的世界观来源于他的阶级,以及他决心为资产阶级革命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因此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更要注重其时代内涵与精神内涵的探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