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477
大小:333.43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7-07-16
《年产30万吨稀硝酸工艺设计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宜宾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课程设计年产30万吨稀硝酸工艺设计5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
2、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5摘要硝酸是化学工业中重要产品之一,也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原料,用途广泛。目前世界各国采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工艺有多种,根据氨氧化和吸收两部分的压力不同分为常压法、综合法、全中压法、全高压法和双加压法五种典型的工艺流程。现在我国硝酸生产工艺采用规模较大、工艺先进环保、节能的全高压法和双加压
3、法,俩种工艺从吸收率、环保、设备布局、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与其它工艺相比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双加压法集中了氨耗低、铂耗低且成品酸浓度高和尾气中NO含量低的优点,体现了工艺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生产成本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最佳的特点,尤其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双加压法在稀硝酸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关键词:稀硝酸,双加压氧化炉;铂催化剂;吸收塔;工艺计算;尾气处理目录5前言3第一章总论31.1硝酸工业的概况及发展趋势31.1.1国外硝酸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1.1.2国内硝酸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1.2硝酸的性质31.2.1硝酸的物理性质31.2
4、.2硝酸的化学性质31.3硝酸的用途3第二章稀硝酸生产流程综述32.1双加压法32.2稀硝酸生产流程的确定32.3稀硝酸生产的主要原理3第三章氨的接触氧化33.1氨的接触氧化原理33.2催化剂的选择33.3铂系催化剂33.3.1化学组成33.3.2物理性状33.3.3铂网的活化、中毒及再生33.3.4铂网的损失和回收33.4氨催化氧化的反应动力学33.5工艺条件的确定33.6混合气组成33.7爆炸及其防止33.8氨接触氧化工艺流程33.8.1空气和氨的净化33.8.2混合气体的配制33.8.3反应热的利用33.8.4工艺流程简述3第四章一氧化氮的氧
5、化34.1一氧化氮氧化机理34.2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34.3一氧化氨氧化的工艺流程3第五章氮氧化物的吸收35.1氮氧化物吸收机理35.2工艺条件的确定35.2.1吸收温度35.2.2操作压力35.2.3气体组成35第六章工艺计算36.1物料衡算36.1.1反应器(氧化)36.1.2废热锅炉(WHB)和冷却-冷凝器36.1.3吸收塔36.1.4生成的酸36.1.5总收率36.1.6放大至所需生产的速率36.2能量衡算36.2.1压缩机(透平机)36.2.2氨气化36.2.3氧化器3第七章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选型37.1氨氧化炉37.1.1设备简介37
6、.1.2工艺计算及选型37.2酸吸收塔37.3其他设备选型37.3.1尾气透平膨胀机:向心式膨胀器P320—35/11—1137.3.2离心式压缩机:DA—1000—513第八章设计总结与讨论3参考文献35前言本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要求进行编写的,内容是年产10万吨稀硝酸(HNO3)生产工艺设计。为了全面介绍稀硝酸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本设计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了硝酸的现状和趋势、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和生产发展,说明的双加压法在当今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第二章较详细地论述了稀硝酸的三种生产方法,确定本设计采用双加压法;第三章重点阐述了
7、稀硝酸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进行了物料和能量的工艺计算;第四章简单介绍了典型机械设备选型与论证;最后予以总结、列明参考文献并致谢第一章总论1.1硝酸工业的概况及发展趋势1.1.1国外硝酸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各国硝酸工业的发展趋势是随着合成氨和硝酸磷肥的生产装置大型化而采用大机组、大装置,合理提高系统压力,提高产品浓度,降低原材料及能量的消耗,降低尾气排放浓度,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硝酸工业形成了如下的趋势:(1)、生产规模大型化,目前最大装置为2000t/d;(2)、装置高压化;(3)、产品多样化,可生产浓、稀两种产品;(4)、尾气排放达标,
8、目前大型装置上,特别是双加压装置已实现了150×10-6的指标;(5)、催化剂不断改良;(6)、能量回收合理化;(7)、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