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45760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丰富多彩的情境,为人类的活动创造了丰盈的内涵。情境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堂思考和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语文课本的精髓,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适宜的情境服务于教学活动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适宜的情境可以有效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1)打开“心灵之窗”。结合心理学知识可以发现,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结合语文课堂情境,进行比较、讨论和体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在大脑中铭记,奠定获取新知识的坚
2、实根基。情境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对事物的理性感悟,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和思维之门,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提升“参与之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于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探寻语文海洋的奥秘,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在语文教师丰富情感的引发和激励下,学生可以顺其自然、愉快和谐地学习语文,感悟知识,快乐合作,主动学习。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心中的“参与之趣”,激励学生一步步迈向语文的“知识之巅”。 (3)培养“创造之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祖国建设急需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因此,在学校教学工
3、作中,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学生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语文教师要着力搭建学生在班级动口回答问题、动脑探求奥秘的平台,创设良好的语文情境,引领学生深入到语文“王国”,积极思考,快乐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执着坚持和理想追求,可以促使学生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升华人格。通过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课堂新知与以往的人生经验相结合,不断丰富自己的“韵外之致”和“创造之力”。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创设丰富的意境 现在大力倡导将多媒体课件等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这是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 杨洪波 (河南省唐河县教学仪器电化教育管理中心,河南南阳473400) 中图分类号:G633.3;G424.1文献标志码:A:1008-3561(2016)19-0058-01一场深刻的教学改革。语文教师应当科学运用多媒体,将多媒体的声与画、图与文完美结合,逐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境,引领学生正确阅读课文,进而领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要想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在上课之前下功夫,密切联系课文的结构、思路等,精心地设计多媒体,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学习、主动思考、掌握知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创设情
5、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打动学生心灵,进而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学生乐于在多媒体的驱动下积极愉快地探索问题,课堂学习不亦乐乎。有些课文,比如唐诗宋词,涉及一些字词的深刻理解,学生因无法身临其境或没有实际体验,导致不能很好理解。这时,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感情朗读,精心创设意境,让学生沉醉其中。这样,就可以有效打动学生的心弦,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意图,进而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把握全文。 三、分角色扮演,引领学生“身临其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可以发现:一些故事性的课文,有多个典型人物。[1][2]下一页为了引
6、领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可以挑选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比较理想。比如,讲解《皇帝的新装》时,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扮演皇帝、大臣、小孩、骗子等不同角色,同时挑选一个学生陈述故事情节。在学生分别表演之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指导。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典型人物的特点,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可见,教师进行细致周密的情境创设,能够强化学生的自身体验,活动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指导性及理智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规律。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
7、领学生“身临其境”,进而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深刻地掌握课文内涵,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丰富自己的情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语文教师创设课堂情境的主旨,在于唤起学生探寻知识的热情,培养内在美感。语文教师进行情境创设,要注重结合实际,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纲。要关注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情境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