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45705
大小:17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完美WORD格式高一语文试题提示:本试卷共五大题24小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
2、……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梨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
3、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
4、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1.上文议论的主要问题是() A.批驳历来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 B.《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乌鹊”一词的落实。 C.历代文学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D.《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义。2.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B.表面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3.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
5、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专业整理知识分享完美WORD格式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
6、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二、诗文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做5—11题。(24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7、,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B.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6.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国之孺子之游者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7.下列句子中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