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30708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美国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机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国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机遇 (一)金融危机前美国建筑市场持续发展 2000年以来,美国建筑市场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尽管在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3年第二季度出现小幅下跌(环比分别下降0.9%和1.4%),但美国建筑市场总体上仍然保持发展趋势。而且,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建筑行业的收入几乎呈线性增长。2006年第一季度,美国建筑业的产值为6657亿美元,达到这一周期的波峰,与2003年第二季度的4720亿美元相比,增长了41%,季度复合增长率高达2.9%。 (二)金融危机对美国建筑业影响巨大 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建筑市场已经出现下滑
2、。按照产值计算,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建筑业产值就开始下滑。2007年第二季度,美国建筑业产值为5647亿美元,已经比2006年第一季度减少了15.2%。而同期建筑业在美国国内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滑更加明显,从5.7%下降到4.6%。与此同时,2007年美国建筑业的雇员数量也从上年的790万人减少到785.1万人,降幅为0.6%,明显低于同期全美产业雇员总量1%的增幅。 2008年,美国建筑市场继续下滑。2008年第四季度,建筑业产值为5104亿美元,同比下降5.7%,与2006年第一季度的周期顶点相比,下降了23.3%,已经跌回200
3、4年第二季度的水平。 (三)美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尽管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推出了大型经济刺激计划,接管“两房”,阻止现有房贷等级继续恶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投资,但是2009年美国建筑业市场仍呈现下降趋势。第一季度,建筑业产值为492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6%。建筑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降到了4.1%,比2001年第一季度低1个百分点。 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ENR)今年5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工程承包商对美国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并不乐观。受访的752家企业中,86%的受访者认为建筑业仍将继续下滑,13%认为将保持平稳,仅有约1%的
4、受访企业认为市场将触底反弹。 (四)传统领域受影响较大。生活必需和新兴产业较为乐观 根据ENR的调查,各个行业的发展有较大不同。目前,企业对商业写字楼的预期最为悲观,92.1%的受访者认为该细分市场将继续下降,而健康医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运输、能源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市场领域则相应要好得多。仅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认为这些市场会下降,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行业领域将保持平稳发展。 受访企业对未来一个季度至半年内各行业的发展情况要乐观一些。除商业写字楼、物流仓库、娱乐设施、多单元住宅、零售和旅馆外,其他领域都有复苏。有半数受访者认为美国的运
5、输业、给排水和污水处理、发电、环境保护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将率先复苏。 受访企业对未来一年至一年半内美国各行业的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大多数细分行业领域都将平稳发展,一些新兴领域和能源产业将步入上升周期。 (二)积极开拓美国市场,经营形式更为灵活 美国市场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建筑市场之一。尽管由于中国尚未加入“政府采购协议”,企业参与美国政府采购的难度较大,但仍然存在不少机会。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上,企业总是努力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成本。金融危机对建筑市场的各种消费者影响巨大。作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美国加州的现国际经济合作200
6、9年第8期金将于7月24日告罄,其他州也会先后出现流动性危机。而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现金流更为紧张,不少企业濒临破产。 与之相比,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所受影响较小,可以探索进入美国市场的新渠道,形式上也应更为灵活。除直接接包以外,可以更积极地探索分包、转包等形式,也可介入一些由于开发商资金不足而中途暂停的工程项目。 (三)适当考虑资本运作,利用领先企业现有资源 开展工程承包的企业可以探索国际资本运作的新渠道。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往往只是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与领先企业在技术、管理、研发上相去甚远。而这种差距在近几年还有扩大的趋势。
7、尽管中国企业承包的海外工程业务额增长较快,利润率却普遍不高。而且由于技术缺乏、不适应国际规范和标准,企业在不少领域无法与其他企业开展竞争。 金融危机下,美国一些工程承包企业,特别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领域承包商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破产。中国企业可以在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适时通过并购或参股等资本运作模式,获得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 (四)加大技术创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领域和服务性领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且复苏速度较快。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在路桥、涵洞堤坝、高层建筑等领域的施工上已经形
8、成了自身的优势。然而,在新科技、新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企业进入得还不够,技术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金融危机下,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