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21023
大小:54.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百花深处影评》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家在何方——拼《百花深处》中体现的现代化弊端陈凯歌导演的《百花深处》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着一系列中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唯一一部出自华人之手的电影短片,让人印象深刻。影片讲述的是一位“老北京”——冯先生请求搬家公司为他搬家,可搬运工人到了目的地后才发现那位冯先生口中的——“百花”深处早就被夷为了平地,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工人们为了收钱,依旧决定为冯先生“搬家”。在冯先生仔细的描述下,工人们最后在废墟中看见了他的“家”,在百花深处。影片通过一桩荒唐的小事,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在现代化影响下的城市蓝图和一代恋旧的老北京人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抵触情感。最终形
2、成了“只有老北京才会在北京迷路”的怪事。这一现象值得每一个社会人去反思,当我们在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无穷便利时,时否该回望一下我们失去了什么?冯先生是一群人的缩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是在市政建设、时代变迁影响下的反面形象,十分极端。透过有“神经病”的冯先生,我们该认识到与打着“改善民生”为旗号的城市建设背道而驰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正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甚至到最后,经历无数的乔迁,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何处了。面对自己心爱的家被铲车捣得支离破碎,甚至连碎片都被碾成了泥土。谁能不崩溃?冯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在市政建设的规划里,政府说拆
3、,你就得拆。管你屋里装了“紫檀木的衣橱”还是藏了“清朝的灯座”。再说,拆的也不是一家,是一个大院,一个胡同呢!可是,像冯先生这样一个土生土长在北京的“老北京”,怎能经得起这番折腾?他了解自己家的每一个角落,记得每样物品的摆放的位置。他默背得出通往自己家的每一条胡同。他甚至连家门口哪里有一个沟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用心在爱着自己的家。只是,这座城市容不得偏私,冯先生的家被撵为平地,只留下了一颗大槐树。他的精神也变得不正常了。在搬家公司知道自己被个神经病耍了之后开车离开,在后视镜里,冯先生站在那棵大槐树下,失落的看着卡车开走。他那么挺拔,和树一样。他凭
4、着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曾经那个家的方位。知道哪里是堂,哪里是厅。树在,人在,家便在。现代化的东西让那些因循守旧的人没了方向。他们只肯活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而不肯与时代接轨。这有何错?为什么社会要把他们赶尽杀绝?就像在西西里的藏羚羊,恋旧的城市人也在任人宰割,反抗不能。冯先生,说话的时候用着京味儿十足的语气,吊着嗓子还时不时比划一下兰花指。当卡车载着他在高速公路上疾奔时,他被眼前的高楼大厦迷晕了头。他仿佛是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孩子,把大半个身体都探出了车外,一副怎么看都看不完的神情。他不是抵触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他只是不能接受别人把他深爱的家给毁灭
5、。从头到尾冯先生和搬家公司都在做一件事——搬家。帮冯先生搬家,可是,我们只知道他们要从“百花”深处搬走,却至始至终都不知道他要搬去哪里。可能连那些搬运工也在假装的搬运过程中自得其乐着,所以连他们也忘了问请客户要搬去哪里。或者,这是导演设下的一个圈套,目的就是引起我们的思考。最后,冯先生高呼着,“搬新家了!搬新家了!”他口口声声说的“新家”分明还是那片废墟。他只不过是把碎掉了的铃铛和荡子找回来拼好了。他最后还是回到了那棵大槐树下。那里才是他的家。他永远的家!影片还未开始,背景音乐就先想起来了。这给整个短篇都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十分明快。这和故事的本
6、身十分契合。一群人围着一个神经病去搬没有家具的家。这么荒唐的事情的确是很有意思的,所以用明快的民乐作背景音乐正好可以和这一事件相呼应。使假装搬运家具这一行为更加滑稽同时也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明快的音乐直到一个搬运工不当心“打碎”了冯先生的一个清朝花瓶时戛然而止。冯先生心碎的表情,和搬运工人尴尬的神情交相呼应。仿佛时间静止在这一瞬间。随之而来的便是冯先生的嚎啕大哭。他如孩子一般的哭闹,这让搬运工人有些于心不忍,虽然知道他的神经不太正常,可终究还是出于良心,他们开始有些可怜这个神经病,也有些相信这个不太正常的中年人了。这一情节为后面搬运
7、工人彻底相信冯先生奠定了基础。以至于最后搬运工人真的看见了冯先生口中所说的“百花”深处,他所住的那个胡同,那个大院。影片运用特效把虚幻的“百花”深处描绘出来,用水墨画的风格让这个北京老胡同更有韵味。随着时光的流逝,最后“百花”深处依旧渐渐隐去,剩下的只是一颗大槐树。时代的变迁,让“百花”深处成了有些人心中永远的记忆,如今的“百花”深处被大楼包围着,不久之后它也会成为扛起钢筋水泥的地基。“百花”深处不复存在。可冯先生的“家”一直在他的心里。也许冯先生是不幸的,他太固执的守着古老的记忆,可是难道飞速发展的社会不能顾虑一下百姓嘛?只是一味的将城市改造
8、,将原来的粉墙黛瓦变成了玻璃高墙,这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嘛?难道改善生活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城市居民的感受么?对于许多人来说,那生活了一辈子的“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