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蹄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蹄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马蹄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母竹选择与种植、肥水管理、除草与松土、调整竹林结构与覆盖保暖、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马蹄笋;选地整地;种植;肥水管理;除草松土 永嘉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是马蹄笋自然分布的区域,具备发展马蹄笋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永嘉现有马蹄笋基地1000hm2。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该地已形成一套较成熟的马蹄笋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 造林地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
2、、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宜,避开陡坡、高山风口及低洼积水、地下水位过低的地段。按株行距5m×5m的规格进行块状整地,穴的规格为100cm×100cm×40cm。 2母竹选择与种植 一般挑选上年产生的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一年生竹为母竹,整株掘取后再选具有色鲜黄、芽饱满、根密而发达的壮龄鞭的种株,生活力强,以后发笋长竹好,并早发新鞭。搬运时包扎,保护芽和根,并保持宿土湿润。清明前后1周种植最为适宜,种植时施腐熟栏肥50kg/穴作底肥,在底肥上盖5cm细土,母竹茎竿斜向栽植,芽眼向两侧
3、,叶芽平行于山坡坡向。栽时分层细土踩实,栽后及时浇足水。在风口处要用木棍或竹竿固定。 3肥水管理 母竹种植28d后发根,以后每隔10~15d可酌施1次粪水,先稀后浓,立秋后停止施肥,以免新竹受冻害;成林全年施肥4次,第1次为春肥,在春分后15d左右进行,施腐熟栏肥100~150kg/丛;第2次为催笋肥,时间为5月,宜施进口的复合肥、尿素、人粪尿等速效性肥料,以促进多发芽、长好芽,施进口复合肥或尿素0.5~1.0kg/丛,或人粪尿25kg/丛;第3次为增产肥,时间为7~8月,此时是出笋旺期,结合挖笋后的笋穴封土施尿
4、素水溶液或人粪尿,以促进多出笋、长大笋;第4次为落山肥,在9月上旬发笋末期,施入有机肥或焦泥灰等50~100kg/丛。采用环状施肥法,即离竹丛20cm左右环状浇沟,将肥料均匀撒在沟中,注意不要让肥料接触到已膨大的笋芽,施后即覆盖。为了促进早期发笋,在3~5月雨季到来前,每周或隔周灌水1次,在割笋期间,若遇6~7d不下雨,应及时浇水。在梅雨期和夏秋间有台风、暴雨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低洼处积水烂鞭。在雨量少的地区尤需重视灌水,重点是春季出笋或夏季发鞭时以及冬季土壤封冻前[1,2]。 4除草与松土 新建竹林在郁蔽前易
5、繁生杂草,每年要除草、松土2次。第1次在新竹枝叶展开后梅雨来临前进行,这时铲除的草嫩,易腐烂死亡,过早对新竹不利,过迟易伤鞭;第2次在8月进行,这时大部分杂草种子未成熟,草除掉后不会散布蔓延。竹林郁蔽后,每年在7~8月间除草1次。在新竹附近松土应离开植株33cm,以免伤断新竹根。松土宜深,有利鞭和根的发展。在松土时发现黑褐色的老鞭和砍伐后留下的竹蔸以及树桩、石块等及时挖除,使竹鞭和根群能顺利伸展。在春季气温上升时,扒开竹基四周泥土,铲除表面细根,以提高土温,刺激竹芽萌发,增加产笋养分。在5月初气温12~16℃时,用青
6、草、竹叶、草皮堆积发酵后覆盖竹笋,防止竹笋见光变绿和笋体老化,提高竹笋品质和产量。5调整竹林结构与覆盖保暖 做到“去四留三调一二”的原则,即全面清除四年生以上老竹,三年生竹留一部分,二年生竹留大部分,一年生竹基本留,使竹林结构一年生竹、二年生竹、三年生竹的比例为7∶2∶1,从而使立竹数稳定在12~15株/丛。用砻糠、锯末或稻草在冬季进行全面覆盖,通过覆盖增加土壤的温度、湿度,增强防冻保暖作用,从而提早出笋和增加笋的产量。 6病虫害防治 马蹄笋主要病虫害有竹煤病及竹蚜虫、竹织叶野螟(卷叶虫)等。发生病虫害时及时清
7、除枯枝,可用50%乐果(1∶1000)喷雾防治竹煤病和竹蚜虫;用90%敌百虫(1∶200)或氧化乐果(1∶1000)喷雾防治竹织叶野螟等虫害[3]。 7采收与加工 挖笋的原则是:采里留外,采高留低,采密留稀,采弱留强。在出笋初期(5月前)和末期(10月前)每隔5d挖1次笋;在出笋盛期每隔2~3d挖1次笋,同时留5~6株/丛粗壮笋作为母竹,保留笋基残兜有1~2个饱满的芽眼,以出“二水笋”。对笋穴进行施肥和封土处理,浇施尿素水溶液100g/穴左右,但必须在笋体切口结膜后才能浇施[4]。在自然状态下,马蹄笋保存时间不长
8、,只有运用保鲜技术,对马蹄笋进行深加工,生产水煮笋、切片、笋干等一系列软包装产品,提高其附加值,才能增加马蹄笋生产效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