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03176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工匠精神-新趋势下编辑的传统回归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匠精神:新趋势下编辑的传统回归与创新【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阶段,并实现了高速发展。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出版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编辑的工匠精神再次成为行业热点。在新时代下,编辑的工匠精神要有丰富的延伸,编辑要不断创新,切实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中国5/vie 【关键词】编辑;工匠精神;传统回归;创新 【作者单位】刘书芳,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5年,央视热播八集纪录片《大国工匠》,“八双劳动的手”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用执着的工匠精神感�恿舜蠹摇
2、�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由此,“工匠精神”这一具有传统色彩的词汇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共鸣。 出版业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行业。中国出版业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曾书写下辉煌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阶段,并实现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出版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编辑的工匠精神再次成为行业热点。 一、时代呼唤编辑的工匠精神 1.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
3、?有专家指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精神。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在改变着世界,是国家活力的源泉。《庄子》曾为我们塑造了一批能工巧匠的形象,比如游刃有余的庖丁、粘蝉若拾的承蜩者和削木为锯的梓庆,他们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更不失为工匠精神的杰作。 2.编辑的工匠精神 什么是编辑?国内外几十种工具书对“编辑”一词的表述也不尽相同。这些表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无外乎“对稿件和资料进行组织、收集、选择、修改、补充、编排和设计”等。有关编辑的定义尚有待探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
4、类的一切研究和创作的成果,想要公之于众并且为公众所享有,都需要经过编辑的选择、加工和编排。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历史上曾经记录过不少的知名编辑,他们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完美,为后世留下了众多不朽佳作。战国时期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完书后曾以一字千金的高价悬赏纠错;西汉时期刘向等人整理编辑古籍,曾创造出“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的古籍校雠方法;明朝时期毛晋延请知名学者,在汲古阁精心校刊古籍,毛刻本行销全国。至近现代,众多出版人以工匠精神为理念推陈出新,从而有了“点校本二十四史”、《辞
5、源》《辞海》《大百科全书》等一大批精品力作的相继出版。 3.时代呼唤编辑的工匠精神 一些老编辑常说,静不下心来的编辑肯定不是好编辑。细看那些在出版行业干了一辈子的老编辑们,他们身上有着让人气定神闲的气质,内心有着对出版工作孜孜不倦的动力,还有着对稿件庖丁解牛般出神入化的技艺手法。他们对出版事业充满了敬意,当侃侃而谈当年策划出版的作品时,更是神采飞扬……这是岁月给予他们的光辉和荣耀,他们也因此而无愧于拥有“工匠精神”那份荣光。 相比而言,当今的编辑更多地充满了活力与干劲。他们冲在知识和科技的前沿,与各行各
6、业的专家接触,了解第一手的信息。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也常常会为了图书的销售情况感到不安,会因为要加大图书营销宣传力度而紧张筹划,有时也会为了微薄的收入而郁闷苦恼……他们关注的重点有时会脱离书稿本身,被外在的事务耗费更多的精力。 我们不由感叹,当今已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当我们在呼唤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出版时,编辑身上应有的工匠精神去了哪里呢? 二、编辑优良传统的回归 曾国藩曾在《治心经》中说道,“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此话用来描述编辑的优良传统似乎更恰当
7、到位。编辑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克服得了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做好本职的事。这不仅体现在编辑对出版物精心制作的职业理念上,也体现在编辑孜孜不倦、执着如一的精神追求上,还表现在编辑对出版业无私奉献、勤奋严谨的专注与坚守上。 编辑是文化的传递者,不管科技发展如何日新月异,始终需要工匠精神引航。时代呼唤编辑优良传统的回归。 1.要有敬畏文字的精神 文字是民族最坚实的屏障。古人一向敬畏文字,《淮南子》中记录了仓颉造字鬼夜泣的传说。即便到了今天,许多偏远地区仍有敬惜字纸的习俗。出版是与文字打交道的职业,
8、编辑要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文字,坚守出版的质量门槛,保证书稿中没有一个错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要“练就火眼金睛”,“于无疑处有疑”,不放过文字中任何一处缺漏。 编辑加工稿件,不在随意,而在刻意,刻意字斟句酌,字字推敲。据统计,1966年版四卷本《毛泽东选集》至今未发现一个差错,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其编校质量可见证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的确,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编辑对文字的敬畏之心不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