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职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高职德育创新的内涵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中工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阐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指出发实施《纲要》需要采取的组织、宣传、领导等各项措施。因此,高职德育应顺应时代要求,与世俱进,在继承中
2、不断创新。高职德育创新是指高职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德育内容的创新,以及德育教育手段、途径的创新。高职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多属“听话型”和“守业型”,循规蹈矩、行为被动、思维约束、缺乏个性。这些4平8稳的学生,容易得到德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喜爱和重用。不可否认这类学生有许多可取之处,但缺少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素质和特征。21世纪的高职学生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应具备全面优良的素质,即: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需要的、超
3、越时代性的基本素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性”素质。也就是说,要具有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平等观、正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诚实信用,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有强烈的学业进取心,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1。高职德育内容创新,就是在高职德育中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
4、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满足现状,对现成的答案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有创新的想法,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创新的本领,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创新素质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格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
5、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道德素质包括做人、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职业技术伦理和环境道德等。做人,就是要教育高职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人类。团队合作精神,要求高职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与同事同心协力,能宽容人,争取“双赢”,以求得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精神,要教会学生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和实际生存本领,不怕苦、不叫累,肯从基层最艰苦的工作做起,有忍耐性。职业技术伦理和环境道德素质,就是培养高职学生具有1种人与自然环境
6、协调发展的观念,懂得自己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决不仅仅是被认识和被征服的对象,而是与自己处于同1利益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作,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人文素质,就是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历史、文学、地理、时事政治、宗教等知识的传播;通过鉴赏音乐、美术、影视、戏剧、摄影等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操,使他们具有高雅的气质。心理素质,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开发、身心发展和学业的成败关系重大,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高职德育
7、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面对现实,正视挫折,并能从挫折中崛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他人、相信组织和社会,遇到困难不退却,不怨天忧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始终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培养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相信科学,根据科学原理来解决问题,不信邪,与伪科学作斗争。人格教育,主要包括上进心、责任心、诚实守信等。培养学生做“4有”新人,有奋斗目标,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自己
8、和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改造职责,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系各种经济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法则,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全社会的信任和信用、信誉制度,现代人以“信”为本,高职德育更需要将其作为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高职德育教育手段、途径的创新,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供助于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营造德育氛围,借助于社会各种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