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ID:26795080

大小:64.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9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_第1页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_第2页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_第3页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

2、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

3、君子不战就罢了,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

4、要因素是 人和 ,从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3、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答:施行仁政   5、“得道者”的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

5、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使用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8、"多助"与"寡助"的结果: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不同作者相比照的目的:①、说明君子战必胜的原因。②、强调人和、仁政。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

6、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在田间种地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滨海被举用;百里奚从市集中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

7、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国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一开头以排比句列出的六个历史著名人物,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借此要说明什么道理? 共同点:都出身卑微,都经历了磨难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用充分的历史事实作论据,说明了逆境出人才,成就大业者都要经过一番艰苦磨练。二、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需要哪些因素? 1、客观条件。即逆境的磨练,包括心理、身体、生活境遇

8、等方面的磨练。2、主观条件。即人在逆境中的态度,要心中受到震动,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