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ID:26785906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9

(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_第1页
(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_第2页
(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_第3页
(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_第4页
(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桐城市范岗镇姚闸小学张红霞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之“古人计数”,(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片段:师:谁会从11数到20?生:11、12、13……20。师:看来你们都会数了,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些数的一些知识呢?生:想。师:你们看,我手里有多少小棒?数一数。生:9根。师:这9个一根一根的小棒,我们又叫它“9个一。”会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一”吗?(说说计数器的个位和十位)。生上台演示。师:老师再添一根,就是“几个一”?生:“10个

2、一”。师:现在来变一变,看老师把它们捆成一捆,它们又有了个新的名称呢?你们知道吗?生:不知道。师:这一捆里有十根,所以又叫“1个十”。师:谁能说清楚这“1个十”是怎么来的?生:是把十根小棒捆起来得来的。师:请你们观察一下,“1个十和10个一”一样多吗?(一样多)那一个十里面有几个一?10个1在一起又组成了几个十?”(生动手操作,捆小棒)。(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拿出1个十或10个一,教学反思《(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同桌相互说一说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10个一组成几个十?)师:刚才我们计数器上拨了9个一?要表示10个一,怎么办?生:再拨下一个珠

3、子。师:你们看,现在个位上10个一了,个位满了10个一,就像你们玩游戏一样,达到一定分数后,就可以晋级。它们也要晋级了,怎么才能顺利晋级呢?也就是说要用十位上珠子来表示了?这10个一在十位上要多少珠子来表示呢?你们说说看!(学生意见有些不一)师: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那么它究竟要几个珠子才能表示这10个一呢?生:一个珠子。因为一个十就是10个一。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课件显示:个位上10个珠子消失,十位上出现1个珠子)。(师板书10的写法)师:你们能不能用小棒迅速拿出“11”?(指名上台展示。并把两种不同拿法进行对比,体现先拿一捆,再拿一根的优越性。)生在计数

4、器上拨出“11”。(借助课件再次动态演示,一边演示一边引导学生说一说)师:十位上拨下一个珠子,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拨下一个珠子又表示什么意思?师:谁来说说“11”是怎么组成的?……教学反思:教学本节课的内容,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握教学的重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就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来说,对于“11——20”的数,不仅会认,而且能按顺序地读出来。但是对于数的组成和位值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语言表达,来突破教学的难点。这节课,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使

5、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在交流中获取知识,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2  第2篇张红梅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预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讲授时,我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讲解。如:在讲解乘法的意义时以一道学过的乘法应用题引出,“一个花瓶里插3朵花,4个花瓶里一共插了多少朵花?让学生充分思考,再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除法的意义,从

6、而提高语言表述能力。我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辅导手段来调动积极性。通过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再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引导语言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在总结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候不够准确。改进措施,规范自己的专业语言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张红霞)《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反思3  第3篇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预览〗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在“动”中获新知。“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动”的欲望。由于几何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观念,都必须有大

7、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所以教材在编排这一知识块的时候,就已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性练习。教学时,教者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摆、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二、在“动”中求发展。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者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验方法,当学生由于受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影响,思维受阻时,教者向学生提议:用桌上学具来验证。同时推荐一些实验用品:水或沙、尺等。让学生在实验中选择并设置疑问: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