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

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

ID:26783659

大小:46.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9

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_第1页
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_第2页
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白对月文化的传承与突破摘要: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李白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月文化的内涵,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关键词:李白月意象“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文化意义,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丰富和挖掘,在中国人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情结。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抒发了人类思人怀乡之情,对人生

2、短暂的悲伤,孤独和失意。月亮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文人的空灵情怀。在李白诗中,明月意象有着丰富的内蕴。它在以民俗文化为内核的基础上,熔铸了诗人自己的人格和情趣,既体现了民俗文化审美特征的共性,又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个性特征。李白笔下的月亮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脉,具有传统的共性。月亮作为一个最为常见,也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客观自然物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极为显著的地位。人文化史学的角度来看,月亮在古代就成为先人崇拜的对象。“我国最迟在商周时就有了对于月亮的崇拜;到秦以后,民间就有了拜月的风俗,显著表现在每年的中秋节

3、。另外,由于月亮的隐显、圆缺,月食及月中的模糊图像,进一步激发了人的想象。民间流传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月中玉兔”“天狗吃月”等,将月亮进一步神话。这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积淀在李白心里,成为他迷恋月亮的文化底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这种特殊的天象及与之相关的种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物象(如日、月食)引起了远古中国远始人的注意。他们在原本相信世间万物皆有生命的前提下,创造了月神。《诗经月出》则是把月亮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的开端。到南北朝,月亮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出现在南朝山水诗中。刘宋谢庄的《月赋》,北周庾信的《舟中望月》等都有着力开

4、发月亮作为独立审美客体的审美意义。但尽管如此,从《月出》到曹孟德的“乌鹊南飞”再到六朝的月形象,都属于对月亮进行客观描绘的范畴。此时的月亮,只是被动地作为一个客观自然物象,被动地被主体感受,并按主体的意愿感受进行描绘。到了唐代,月文化就发展到了一个具有可塑性的阶段。“唐代诗人们以王者的姿态开辟出异彩纷呈块块疆土,而李白则匠心独具地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13》)、“波光摇山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鹭洲》),“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月夜江行》)、“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

5、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丰富的想象与神话传说的迭合,生动的比喻与强烈的抒情结合,以其独特的浪漫渗透整个月亮世界及诗作之中,完整地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以上种种,在李白的月亮诗作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前人之所未道,使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意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纵观李白所有的咏月诗歌,在他的笔下的月亮,就其形态而言有“圆月”、“弯月”、“半月”;就其色彩而言有“明月”、“朗月”、“皎月”、“皓月”、“清月”;就其景物而言有“山月”、“海月”、“云月”、“花月”、“沙月”、“湖月”、“星月”、“水月”、“冰月

6、”、“石上月”等等;就其地点而言有“天门月”、“金陵月”、“竹溪月”、“西楼月”、“三江月”、“芦洲月”;就其时节而言有“秋月”、“晓月”、“寒月”、“古时月”、“汉月”;另外,还有“孤月”、“新月”、“高月”、“归月”、“薄月”、“禅月”、“梦月”等等。《唐摭言》甚至以“水中捉月”作为李白生命的归宿点:“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更值得称赞的是,李白在月亮意象中注入了自我的生活体验,将人事与自然完美结合,从而显示出独特的意象之美,他笔下的月亮是可乘的,“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可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7、风直到夜郎西”可衔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可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等等,他的神思妙笔使诗中的月亮形象千姿百态,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意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二、李白赋予月亮丰富而深邃的象征意义,把月亮意象高度人格化,人性化,扩大和强化了月亮的文化意蕴。(一)以明月表现豪迈旷达情怀.如他在《玉壶吟》中写道:“烈士击玉壶,壮心异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这里的刀光剑影,显示出诗人那种拂剑而起的游侠豪情。月亮在此也不再委靡惆怅,而体现了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壮志。(二)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如(《相逢行》),以月比人,将人比

8、月。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三)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