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ID:2677813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_第1页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_第2页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_第3页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_第4页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看当前的教育改革[摘要]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当今教育发展进程中争论的焦点,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存在差异,又具有着相同之处。本文将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状况入手,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便理清其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教育历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比较分析    我国的素质教育从1985年5月,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02年着手实施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1999年,素质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到2005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项重点工作,其中

2、之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入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从课程体系到与之密切相关的考试评价体系,均取得了令人关注的变化。令人备受关注高考的形式与内容,正在一些文化试点省市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锤定音”的高考形式正向着“多元化、多轨化、弹性化”的方向逐渐发展。  一、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历史上,自隋代创建科举制度一直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经历了漫长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参加科举一直是大批文人尤其是寒门学子踏上仕途、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明代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模式的选拔人

3、才方式,更使科举考试走上了死板教条的机械应试道路。但在旧中国,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能够读书识字进而参加科考的人毕竟为数不多,真正形成应试教育“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十年浩劫的中国大地,百废待兴,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亟需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的介入,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大批有志之士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也使得这一部分高考的先行者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人物,无论是社会地位抑或是物质水平均处于优越地位,“一考定乾坤”的高考成为千千万万学生改变命运的跳板。在就业过程中,社会对学历条件的重视更使得高考竞争急剧加温

4、。在人口基数不断增长,而高等学校的招生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高考的竞争可以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然而,应试教育所培养人才规格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显然,大量纸上谈兵式的缺乏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毕业生的出现,使得人们投向应试教育的目光由虔诚坚信到失望质疑,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改革势在必行。而素质教育的模式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两种教育观的对比与分析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当

5、今教育发展进程中争论的焦点,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存在差异,又具有着相通之处。其差异之处在于:  1.人才培养目的差异:素质教育是培养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则单纯通过淘汰式教育形式,以考核分数作为衡量人才唯一标准。而对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和是否有健康的心理及体魄等在一定程度上不够重视。2.教育活动核心的差异:在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与教材中,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6、而不是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种教师角色的改变,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从属地位,从而使教育向着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感受,充分体现学生个性意识的方向发展。  3.教育评价体系的差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质量的好坏通常与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标准,而素质教育认为,教育质量不能单靠考试分数去评价,而要看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看学生个性发展情况,看学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4.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差异:应试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比较死板、机械,缺乏灵活性,将学生牢牢地捆绑在课本上,以课程为本位,不注重相关知识的拓展,陷入“读死

7、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怪圈,不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相关活动有机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与推理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虽然在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作为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必然存在着相同之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手段方法,其行为的根本目的均是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一般而言,应试教育往往片面地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常常会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