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

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

ID:2677547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_第1页
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_第2页
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_第3页
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论文Experimentofdischargingcharacteristicsofexternalmeltingice-on-coiltanks摘要介绍了在我融冰式冰盘管实验台上所作的外融冰槽取冷特性实验研究,提示了影响外融冰槽热工特性的流量、进口水温、负荷强度、初始蓄冷量、取冷水流进出口方式等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评论了冰盘管蓄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关键词外融式蓄冰槽冰盘管冰蓄冷实验研究AbstractPresentsinvestigationintothem

2、eltingprocessoftheexternalmeltingice-on-coiltanktoclarifyitsthermalcharacteristicsonanexperimentset,revealsthemainfactorsincludingthefloperature,dischargingrate,initialchargedquantityandchilledentandapplicationprospectsofice-on-coilthermalstoragetech

3、nology.Keyelticestoragetankice-on-coilicestorageexperimentalresearch0引言外融式蓄冰槽是一种重要的冰蓄冷型式,从制冰过程看属于静态制冰方式1。由于外融冰系统本身具有的可以长时间平衡地取出低温水的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相对于内融冰而言,外融冰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取冷特性方面。目前日本2、美国3~5等国家在外融冰开发及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freel3/h,取冷负荷强度均为q=28k30,M31,M3

4、2中,ti=12,11,10℃左右,G=3.63/h,均为下进上出取冷水流方式,无搅拌。其取冷进出口、取冷速率和取冷量曲线见图5。图5进口水温的影响比较各次实验的结果发现,随着ti的升高,t0也升高,但是升市高的幅度要远小于相应的t0的幅度,导致取冷进出口温差升高,q随ti的升高而升高。从槽内冰水换热角度看,ti,t0均有升高,必然使槽内水流通道平均水温有所升高,从而冰水总换热量增加。同时,如果以t0=4℃作为取冷结束条件,则ti分别为12,11,10℃时的取冷率分别为:70%,72%,73%,

5、即进口水温越低,可以取出更多的冷量,从而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蓄冰装置的蓄冷能力,如果进口水温降低到7℃时更加明显。因此,在不考虑取冷负荷强度时,如果用户要求4℃低温冷源,并且在取冷过程中控制冰槽进口温度恒定时,选择进口水温较低时其设备容量利用率更高一些。2.2.4取冷负荷强度由于取冷负荷强度(或取冷速率)与取冷流量和进出口温差之积成正比,因此考察其对取冷特性的影响时需要保持取冷流量相同以排除流量变化引起的影响。在实验M41,M44,M22中,q=21,28,35k36,M41,M45的取冷过程中,q

6、=28kM.Optimizationofthestorageprocessforacoolthermalstoragesystem.JournalofEnergyResourcesTechnology,TransactionsoftheASME,.freelsformodelingexternalmelt,ice-on-pipethermalstoragesystemponents.ASHRAETrans,1995,101(2).5JoseHM.Deterministicmodelforanin

7、ternalmeltice-on-coilthermalstoragetank.ASHRAETrans,1997,103(1)6方贵银,外融冰盘管蓄冷动态特性研究,制冷,1998(3):15-197钱焕群,等。盘管式储冰桶融冰过程理论研究,暖通空调,1998,28(3):13-158彦启森,等,冰蓄冷应用技术,北京:全国蓄冷空调节能技术工程中心,19999严德隆,等。空调蓄冷应用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李浩,冰蓄冷装置热工性能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711

8、杨逢君,内融式冰盘蓄冷槽热工特性若干问题实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