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ID:26774123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9

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_第1页
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_第2页
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_第3页
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_第4页
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临床研究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由美国当代心理学家Seligman倡导,“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力量与美德的科学”[1],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及促进它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科学研究。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临床心理学存在一种互补关系[2]。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基于积极心理学所建立的临床体系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建立了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病因学、诊断系

2、统和干预体系。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一般内容出发,对其临床体系及干预实践介绍如下。  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Seligman认为,心理科学本应具有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富有意义;鉴别并培养有天赋的人[3]。从二战以后,心理学放弃了它的后两项使命,成为一门治疗心理疾病的科学,其研究焦点包括各种心理疾病的成因、疗法以及有关婚姻危机、物质滥用、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主题

3、,而对人类积极的发展因素未予重视,这致使传统主流心理学被认为是病理心理学、消极心理学(PathologyPsychology)。    消除心理疾病并不意味着个体就能获得幸福和快乐。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消极心理学”模式不可能真实、全面的理解与解释人的本质,也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健康。即便那些患有最严重的心理疾病的人,也不只是要求减轻痛苦,他们需要更多的满意、愉悦与快乐,需要一种建构力量,需要一种有意义、有目的的生活,而这些并不会因为痛苦的减轻就会自动产生[2]。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

4、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4]。积极心理学试图打破“消极心理学”模式在心理学领域的“大一统”局面,从而使心理学研究在各领域,尤其在临床领域达到某种平衡。  2积极心理学的临床体系    积极心理学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病因学、诊断系统和干预体系。  2.1病因学与诊断系

5、统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出如下假设:心理障碍的“真正”根源是某种性格力量或美德的缺失,而不是抑郁和物质滥用等症状的堆积[5]。性格力量与心理障碍的病因之间有可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种特定的力量能减轻一组特定障碍的发展。    病因学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诊断与评估标准,如果依旧使用以心理障碍为取向的诊断与评估体系,积极心理学在临床领域就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2004年,《性格力量与美德·分类手册》(CharacterStrengthsandVirtues:AHandbookandCla

6、ssification,CSV)一书出版。与以临床精神障碍为核心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相对应,CSV以人类的力量为核心,制定了性格力量与美德的分类目录,建立了24种性格力量的10个标准,这些性格力量被归纳为六种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爱、公正、节制与超越[6]。性格力量与美德的分类有可能带来心理障碍诊断模式的转变,可以补充或取代精神病理学模式下的诊断标准,为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提供依据[5]。在性格力量与美德分类目录的基础上,积极心理学研究者尝试制定对性格力量的有效、稳定而可靠的测量

7、工具,目前使用的有力量行动价值量表(VIAIS)和青少年力量行动价值量表(VIAYouth),这两个量表都被用来测量被试24种性格力量的程度。虽然VIAIS和VIAYouth还没有在临床人群中广泛使用,但却具有作为诊断工具的潜在作用[2],并且这两个量表以一般人群为样本(n=20000)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的验证。    性格力量的缺失导致个体精神症状的出现,Lubin和Vanirsky和Lepper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及Fordyce编制的幸福感测量表等。  2.2干预体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目前的心理

8、治疗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在心理治疗是否具有效果的研究中,各种疗法整体效果的非实验研究结果远大于某一特定疗法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第二,将两种疗法相比较时,各自的特点倾向于淡化,即几乎没有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在与另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较时能显示出显著的特定的效果,或显示的特定效果很小;第三,在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和药物的研究中几乎都可以发现明显的“安慰剂”效应[4]。这说明,在有效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