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

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

ID:26770923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_第1页
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_第2页
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_第3页
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_第4页
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刺电信息的神经编码特性作者:周涛,郭义,郭永明,陈泽林【关键词】针刺;信号传导;神经编码  针刺作用可产生两类信息,即化学信息和电信息。化学信息是通过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Ca2+等)来传递的信息,它的作用通常具有弥散、缓慢和持久的特点。针刺效应的发挥,还依赖于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针刺刺激转换成相应的神经冲动,即针刺电信息。针刺电信息引发了相应节段内神经递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与释放,后者通过靶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从而在机体产生相应的针刺效应。近年来针刺以及随之产生的电信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1针刺效应与神经电信息  1.1穴位感受装

2、置在针刺电信息生成中的作用针感的产生和分布与腧穴局部的感受器关系密切。包括游离神经末梢、肌梭、环层小体、克氏终球及关节囊感觉器等在内的多种感受器,是针感形成的物质基础。赵宴等[1]从猫的脊神经背根分离神经纤维细束,发现了内膝眼穴位针感感受器是以慢适应深部感受器为主,并揭示了手法针刺时针感感受器的信息编码规律。董泉声等[2,3]应用电生理学的方法,发现产生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主要是深部痛觉感受器,产生电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主要是深部痛觉感受器和皮肤痛觉感受器。  穴位是针刺信息产生的起始部位,针刺穴位产生的信息可分为原发信息(初级信息)和继发信息(次级信息)两类。穴位原发信息与针刺穴位的即

3、刻效应有关,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周神经末梢或各种针感感受器的激活而形成的发生器电位和各种类型编码的传入冲动,其信息编码特点与针刺刺激的种类及穴位的结构和部位有关,这种信息可迅速通过神经反射发挥效应。继发信息与针刺的后作用以及脏腑功能的长时程调节效应密切相关,它的产生主要是在穴位受刺激后,由其局部各种组织细胞、血管、神经等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的,这种信息产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继发信息可在穴位周围扩散并发生易化效应,表现为沿经脉线跨越几个皮节的跨节段激活反应,在临床上表现为循经感传现象[4]。  1.2针刺电信息传递的外周传入神经纤维谱根据穴位感受装置的形态学研究,多数学者[5,6]认为

4、穴位针刺效应的主要传入通路是支配穴位的躯体感觉神经,还可能有部分交感神经的传入成分也参与了针刺信息的传递。  早期的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时,传递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入纤维主要是中等粗细的Ⅱ、Ⅲ类(Aδ)纤维,这些纤维向中枢传入并对Ⅳ类纤维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具有抑制或调制作用。加强粗纤维活动和抑制细纤维活动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镇痛效果[7]。但近年来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的电针镇痛效应,发现低强度电针是以其非伤害性刺激成分,主要兴奋Ⅰ类(Aα)、Ⅱ类(Aβ)传入纤维,通过脊髓节段痛整合作用实现镇痛,镇痛效应局限于穴区附近或同一神经节段所支配的范围内,并表现出穴位相对的特异性(即不同穴位或非穴点之间镇

5、痛程度的差异性);而高强度电针以其伤害性刺激成分,除兴奋Ⅰ类和Ⅱ类纤维外,主要兴奋Ⅲ类(Aδ),特别是Ⅳ类(C)传入纤维,激活脑干中缝大核(nucleusraphemagnus,NRM)痛负反馈调节机制,再经下行抑制途径而发挥全身性的强烈镇痛作用,表现出镇痛作用的广泛性[8]。  李为民等[9]在分离支配大鼠右侧后三里穴位神经束(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以手针刺激同侧的后三里、三阴交及天枢穴(捻转提插,1Hz),记录并分析神经束诱发放电,然后注射神经阻滞药利多卡因封闭右侧后三里穴,观察上述针刺诱发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发现手针刺激后三里穴可诱发明显的神经束放电,而手针刺激三阴交穴和天枢穴则

6、无上述神经放电现象。利多卡因封闭后三里穴后再行手针刺激,则诱发放电消失,表明手针刺激后三里穴可诱发支配穴位的坐骨神经分支特异性神经放电,提示了针刺后三里穴信息可沿该分支传入脊髓。这些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针刺穴位的外周神经效应。对穴位相对特异性与神经支配特点关系的分析,为揭示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导规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依据。  1.3针刺电信息与伤害性信息在中枢的会聚与整合电生理学研究表明针刺穴位能够抑制因躯体和内脏疼痛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放电活动,为针刺在临床上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提供了理论依据。  荣培晶等[10]采用直结肠扩张作为内脏的伤害性刺激,针刺与直结肠同神经节段支配的同侧

7、和对侧足三里穴位,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L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神经元活动。结果发现内脏伤害性传入能明显激活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而对侧体表机械刺激和足三里穴手针刺激可抑制这种伤害性反应。急性脊髓化实验,针刺对侧足三里穴抑制直结肠扩张反应的效应完全消失。揭示了针刺和内脏伤害性传入信号在脊髓水平发生会聚和相互作用,针刺穴位能够抑制内脏伤害性传入所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反应,且这种作用需要脊髓上中枢参与。王述菊等[11]探讨了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