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

ID:26760371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_第1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_第2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_第3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_第4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论文.freelES,英国的BETC,传入中国已经几十年了,尤以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对各职业学校的影响最为显著,可至今仍没有完美的范例。为什么各国职业教育的“灵丹妙药”,在我国各职业学校的“疗效”却不显著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院校对先进国家的经验一味地照搬照套,成功率自然不会高。国外先进的东西还是要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要说国外的,就是国内、省内、甚至市内兄弟学校间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全盘纳为己有,因为各校有各校的特点,各地有各地的民情,应紧密结合各自的校情,取其精华,加以内化,逐步升华,使之融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从而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新

2、理念、新体系。既然是模式,似乎一旦定下来,以后就可以照着做,其实不然。社会在发展,人才的需求在变,招收的生源在变,学生的心理在变,我们又怎能永远抱着“模式”从一而终呢?改革就是求变,如果课程改革的最终结果是寻求一种模式的话,改革就失去了它的源动力和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课程设置模式,改变课程内容几十年一贯制、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状况,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职业教育的课程因时、因地、因生、因情而变,在嬗变中追求职业教育的永恒发展,在变革中探求适合自我的生态发展之路,在动态中寻觅量身定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现实中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再造。突破教学内

3、容系统化,寻求课程实施项目性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例如种豆,则种豆始终一切应行之手续为一课”。而人们却习惯于将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不系统,完整不完整,定义为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教师也惯于追求传授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导致授课忽略重点。就数控机床教学来说,讲控制系统,一般都要从二进制讲起,然后再讲数字电路、逻辑电路……庞大的学科体系,如果这样讲,对于一个操作、监控数控机床的人,你讲100个知识,他只需要用30个,他要从一个庞大的逻辑系统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点,再结合起来,这是事倍功半。这种教法对我们大多数的教师来讲,可以一年备课十年用。这种讲法,对教

4、师是系统的,对学生反而是不系统的,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分析、疏理的能力就不够强,教师讲的知识如果不是教完就能学会,学会就能运用,运用就能加深体会,便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意义。换一个角度,如果说数控机床以操作顺序考虑从开到关是一个串行系列,在这个系列里面,如何编程?如何选择刀具?卡具如何卡?如何找参考点、加工、测量?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序列,我们每个专业都有典型的过程。很多教师不敢这样教。因为这样,似乎就没有知识结构了。其实,这就是教学实施的项目性。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一件较

5、完整的作品、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工序流程。这里的“项目”尤其强调“与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具有直接关系,使学习项目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作为教师,需要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项目,达到“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要求。使“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摆脱过分依赖大纲化,确立课程内容协商性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科书之总批评》中指出,“我将毫不避讳地罗列各家教科书之病菌,放在显微镜下,请大家自己去看”。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教学大纲仍旧是职业学校实施教学的“尚方宝剑”,按大纲办,是各职业学校的惯性思维。课程内容应按大纲办,还是按学生办,是是否贯彻教育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以人为本,是科

6、学发展观的灵魂,以生为本,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确定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以学生需要、学生爱学、学生乐学为原则,对低成就生可以鼓励其学习的积极性,对高成就生也有提高和发挥的空间。对低成就生只须达到核心模块的基本要求即可,高成就生则可以选择更多的模块与课程,取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如可以选修其他课程甚至“第二专业”,也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等形式给他们提高的平台,给他们留下更宽的就业空间。这就需要弱化国家规划教材的“法定”色彩,强化其“指导性”及其服务职能。各校应该自编校本教材,紧密结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在选择课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意志,从学生

7、的角度出发来选择课程与开发课程,将学生主体引入课程开发过程中去,倡导课程建设中的协商性。陶行知先生认为,“担任特修课之导师乃至比较深造的学生,提出各该组当前学习之精华,使之深入浅出,公诸全校,以丰富全校之普修课内容”。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定教,促进主体自主建构,而如果作为主体的学生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专家”意志、教师意志、教材意志,在“学什么、怎么学和学习之后我怎么想,想什么”等方面还不能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只能臣服于课程文本,那“主体”地位的体现就只能是一种幻想而已,教学的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