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

ID:26759260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_第1页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_第2页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_第3页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_第4页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言转换模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文学是作家创作和为读者阅读的一种语言形式,因此,在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所构造的艺术家、作品、世界、观赏者的文学批评圆圈中,(注:[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第5页。)存在着两种语言转换模式:作家如何把生活变作文学语言作品;欣赏者如何把作品语言转换成自己头脑里的图画。从模式本身的内在深度来透视,文学语言作为文学的承载者创造了至少两种文化观念:一是作为一种语言,它传承着心灵和生活的世界;二是符号本身的独立世界。前者使语言向世界沟通从而使语言符号自身的合法性得以确立;后者着力发展了语言符号,创造了

2、属于自己的符号文化世界。从语言符号的历史来看,这本身存在着一个历史发展的问题,也正是因为不断地发展,文学才会从有图画或文字记载的原始状态开始发展到现在的网络文学。的确,语言符号一开始本身就在不断地创造着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它至少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到达网络文学,这也使网络文学能够继承过去的文学艺术。古代的岩画:一幅狩猎图中几个至今无法破译的文字,都向现在传递着那时的观念,虽然它当时就不知道自己正创造着“艺术”,但是,我们今天却被它们的古朴、拙稚的“艺术”韵味震撼了!不仅如此,文字或图画雕刻的岩石及其构成的自然氛围也不能不是一个艺术的世界。当人类真正以自我意识创造文字符号并

3、把它们制作成“文学艺术”的时候,例如古代希腊人,把艺术(TECKNE)分为美的艺术(绘画、诗歌、音乐、雕塑等)、实用技术(医疗、建造等);(注: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中国古代,“不仅自然事物有‘文’,社会事物亦有‘文’。政治礼仪、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均可称‘文’。人的服饰、语言、行为、动作,亦皆可为‘文’”。(注:张少康 刘三富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第12页。)这说明了:一、(文字)符号艺术地传播世界的意识已从蒙昧状态逐渐觉醒,出现了独立自足的所谓“文学艺术”;二、这种文学艺术范围的泛化,同今

4、天的艺术相比,显然仍具有独立自足的不完满性,因为它把实用技术也作为艺术的形式;三、艺术创造已经从其它劳动分化出来,自身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四、文学艺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五、符号的承载物发生了变化,承载物本身逐渐变化为独立自主的文化世界,出现了书写的笔、墨、竹简或羊皮等。到了公元12世纪,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文学艺术的承载物所构造的艺术文化世界被大大地丰富了,也带来了许多文学艺术和社会问题:例如,文学艺术作品的出版、传播速度加快,并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意识形态等等。同时,文学艺术进一步从众多学科中真正独立出来,从而培植出文学艺术各自的更深内涵,使之

5、更好的反映世界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印技术、电影、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出现,文学艺术进一步走向了人民群众,其多元化的散播扩大了欣赏者对世界理解的速度和广度,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艺术难题,大众传播媒体所延伸的艺术符号世界也被空前地扩大了:图画、蒙太奇、文字等展开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和再现空间。正是在此基础之上,网络文学在现在初级阶段仍然秉承着传统文学艺术形式,用文字、图画或蒙太奇等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但是,它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符号模式发生了不同于前四次转换的新质。而且,随着网络的推广和发展,这种新质必然上升到一种成熟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艺术化的生活。在现在网络文学的初

6、级阶段,只是以网络为载体、依托、手段来传承文学,其文学艺术的实际承载物虽然不同于前代文学艺术的多元化而走向了综合:即它可以在一篇文章或一首诗里同时采用文字、图画或运动的画面等传统文学艺术语言符号或新科技的虚拟的画面来展现生活和心灵世界,这不同程度地丰富了文学艺术符号传承世界的能力,但是,它仍然没能摆脱传统文学艺术符号模式;即: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欣赏都要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画或运动的画面等来进行。当然,网络文学之所以称为一种独立自足的文学艺术符号形式,在现阶段关键是符号的载体——网络,正是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承载方式并使自身成为一种文化。文学艺术符号(文字、图画等

7、)在网络那里是数字化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较传统语言符号传播来看,它更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作家”和“欣赏者”只要轻点几下鼠标从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进入网络,那么,它就可以在获许的空间内创作或欣赏;它的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笔、墨、纸等工具被键盘、鼠标以及如拼音、五笔、微软等书写状态所代替;它的主体——“作家”、“欣赏者”的界限被打破,并可以在网上于互相交流中自由嬉戏等等。最为重要的是,计算机与电子感应器等组合起来所具有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钱学森译为“灵境”,金吾伦译为“虚拟实在”,还有人称为“信息空间”、“人工现实”、“合成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